《重建預算制度建立公共財政的根本途徑經濟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重建預算制度建立公共財政的根本途徑經濟學(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重建預算制度建立公共財政的根本途徑 - 經濟學
】 經過20年的探索,我們最終確定了財政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公共財政,這是一個轉軌過程,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怎樣走下去?已有的公共財政實踐表明,按照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法制化的預算制度是公共財政的基本前提,沒有法制化的預算制度的硬性規(guī)范,就沒有公共財政。這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由集權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軌,在操作上就是要重建預算制度?! ?
(一)、公共性與透明性:公共財政的兩個基本規(guī)定
公共財政是為了公共目的,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在現代社會,這個任務是由政府來完成的。政府受社會公眾的委托籌集財力——公共收
2、入,并按照社會公眾的意愿來安排使用這些收入——公共支出。這個過程是一個公共選擇過程,也是一個集體行動和集體決策的過程。從目的到手段的整個過程都體現出社會公眾的偏好和意愿,從而使公共財政的運行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透明性作為公共財政運行的基本要求,是由其公共性內在決定的。相對于納稅人來說,財政資金是公共性的,因而必須公開和透明。這不只是在管理上有利于加強監(jiān)督和約束,提高財政運行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財政民主化的必然趨勢。財政是人民的財政,是納稅人的財政,所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這里,納稅人即社會公眾。政府是受社會公眾的委托,出于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從社會公眾手中集中一部分財力
3、,以提供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共教育和公共設施等公共產品。既然政府財力是社會公眾的——公共資金,而辦的事情也是社會公眾的——提供公共產品,那么,因此而產生的政府收支過程就應當讓社會公眾了解,并監(jiān)督政府是否按照社會公眾的意愿來安排收支。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共財政是民主理財的財政,或者說是民主化的財政。因此,建立公共財政,不僅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財政的準確定位,而且要按照財政民主化要求,實現財政的公開和透明。
公共財政要保證其透明性,就需要一整套的規(guī)則和制度來約束,并貫穿于整個公共財政運行過程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徇私舞弊、xx,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才能保證用
4、得其所,使其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用和配置效率。公共收入依照法律預設的途徑——主要是依靠稅收來籌集,公共支出由立法機構來審議。政府有義務向納稅人公開收支的來龍去脈,納稅人有權利“過問”和監(jiān)督政府的財政行為,不允許“黑箱操作”。這種透明性,是公共財政效率的保證??梢哉f,沒有透明性,就沒有公共性可言,也就談不上實行公共財政。
從運行的角度看,公共財政的透明性是由預算予以保證的。公共財政與國家預算共同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預算首先是完整的,這作為一條原則已經內在于預算運行過程之中,除了某些特殊的款項之外,所有的政府收支都須納入各級政府預算,不能漏掉、“藏匿”。此外,作為全面系統(tǒng)的財政計劃,預算必須體現社
5、會公眾的意向,規(guī)定政府的行為。這是通過嚴格的立法程序來保證和實現的。預算經立法機構的審議、修訂、批準通過,被賦予法律效力和至高無上的權威,成為政府行為以及收支安排的合法依據。在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政府如有不按預算的收支行為,即為非法行為。為此,對運行過程還必須通過程序法來實現程序化。公共收入依據法律規(guī)則取得,并對如何取得給予程序化的法律規(guī)定;公共支出中的購買性支出(除人員經費外),遵循政府采購法,轉移性支出遵循社會保障法及相關法律,公共投資遵循公共投資法,等等。總之,整個過程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有細致的法律規(guī)定,不能留下“自由空間”。最后,預算以及決算都以的形式詳細地向社會公布,讓社會公眾“雪亮的眼睛”來監(jiān)督和約束政府的行為是否合法,從而保證公共目的的真正實現?!?
(二)、中國現行財政透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