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八篇《第51講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2)——求空間角與距離》理(含解析) 蘇教版
《(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八篇《第51講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2)——求空間角與距離》理(含解析)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八篇《第51講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2)——求空間角與距離》理(含解析) 蘇教版(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A級 基礎(chǔ)達標演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80分) 一、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35分) 1.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D1D的中點,N是A1B1上的動點,則直線NO、AM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解析 建立坐標系如圖,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2,則A(2,0,0),M(0,0,1),O(1,1,0),N(2,t,2),=(-1,1-t,-2),=(-2,0,1),·=0,則直線NO、AM的位置關(guān)系是異面垂直. 答案 異面垂直 2.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2、,M、N分別為棱AA1和BB1的中點,則sin〈,〉的值為________. 解析 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2,以D為坐標原點,DA為x軸,DC為y軸,DD1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可知=(2,-2,1),=(2,2,-1), cos〈,〉=-,所以sin〈,〉=. 答案 3.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AA1=2,AD=1,E為CC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BC1與AE所成角的余弦值為________. 解析 建立坐標系如圖, 則A(1,0,0),E(0,2,1), B(1,2,0),C1(0,2,2). =(-1,0,2),=(-1,2,1), cos〈,〉
3、==. 所以異面直線BC1與AE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答案 4.(2011·全國卷改編)已知直二面角αlβ,點A∈α,AC⊥l,C為垂足,點B∈β,BD⊥l,D為垂足,若AB=2,AC=BD=1,則CD=________. 解析 如圖,建立直角坐標系D-xyz,由已知條件B(0,0,1),A(1,t,0)(t>0),由AB=2解得t=. 答案 5.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是棱BB1中點,G是DD1中點,F(xiàn)是BC上一點且FB=BC,則GB與EF所成的角為________. 解析 如圖建立直角坐標系Dxyz, 設(shè)DA=1,由已知條件 G,B,E,F(xiàn),=, =
4、 cos〈,〉==0, 則⊥. 答案 90° 6.正四棱錐S -ABCD中,O為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P為側(cè)棱SD的中點,且SO=OD,則直線BC與平面PAC的夾角的大小為________. 解析 如圖所示,以O(shè)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設(shè)OD=SO=OA=OB=OC=a, 則A(a,0,0),B(0,a,0),C(-a,0,0),P. 則=(2a,0,0),=,=(a,a,0). 設(shè)平面PAC的法向量為n,可求得n=(0,1,1), 則cos〈,n〉===. ∴〈,n〉=60°, ∴直線BC與平面PAC的夾角為90°-60°=30°. 答案 30° 7.(
5、2011·全國卷改編)已知點E、F分別在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則面AEF與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為________. 解析 如圖,建立直角坐標系Dxyz,設(shè)DA=1由已知條件A(1,0,0),E,F(xiàn) =,= 設(shè)平面AEF的法向量為n=(x,y,z), 面AEF與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為θ 由 令y=1,z=-3,x=-1,則n=(-1,1,-3) 平面ABC的法向量為m=(0,0,-1) cos θ=cos〈n,m〉=,tan θ=. 答案 二、解答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8.如圖,已知四棱錐P
6、-ABCD的底面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為H,PH是四棱錐的高,E為AD中點. (1)證明:PE⊥BC; (2)若∠APB=∠ADB=60°,求直線PA與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以H為原點,HA、HB、H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線段HA的長為單位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 則A(1,0,0),B(0,1,0). (1)證明 設(shè)C(m,0,0),P(0,0,n)(m<0,n>0), 則D(0,m,0),E. 可得=,=(m,-1,0). 因為·=-+0=0, 所以PE⊥BC. (2)由已知條件及(1)可得m=-,n=1,則P(0,0,1).
7、 =,=(-1,0,1). 由(1)知為面PEH的一個向量. ∴==, 因此直線PA與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9.如圖所示,在四棱錐A-BCDE中,底面BCDE為矩形,側(cè)面ABC⊥底面BCDE,BC=2,CD=,AB=AC. (1)證明:AD⊥CE; (2)設(shè)側(cè)面ABC為等邊三角形,求二面角C-AD-E的大?。? (1)證明 取BC中點O, 連接AO,則AO⊥BC 由已知條件AO⊥平面BCDE,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則A(0,0,t),D(1,,0) C(1,0,0),E(-1,,0), =(1,,-t) =(-2,,0) 則·=0,因此AD⊥
8、CE. (2)解 作CF⊥AD垂足為F,連接EF, 則AD⊥平面CEF從而EF⊥AD 則∠CFE為二面角C-AD-E的平面角. 在Rt△ACD中,CF==, 在等腰△ADE中,EF=, cos∠CFE==-. ∴二面角C-AD-E的余弦值為-. 10.(2011·揚州調(diào)研)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PB⊥底面ABC,∠BCA=90°,PB=BC=CA=4,點E,F(xiàn)分別是PC,PA的中點,求二面角A-BE-F的余弦值. 解 如圖,以BP所在直線為z軸,BC所在直線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Bxyz,則B(0,0,0),A(4,4,0),C(0,4,0),P(0,0,4),E(
9、0,2,2),F(xiàn)(2,2,2). 因為PB⊥平面ABC, 所以PB⊥AC. 又AC⊥CB, 所以AC⊥平面PBC. 所以AC⊥PC. 所以EF⊥PC. 又BE⊥PC, 所以PC⊥平面BEF. 而=(0,4,-4), 所以平面BEF的一個法向量n1=(0,1,-1). 設(shè)平面ABE的一個法向量n2=(x,y,z), 則 取x=1,則平面ABE的一個法向量n2=(1,-1,1). 所以cos〈n1,n2〉=-. 由圖知二面角ABEF的平面角為銳角. 所以二面角A-BE-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B級 綜合創(chuàng)新備選 (時
10、間:40分鐘 滿分:90分) 一、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側(cè)面PAD為正三角形,底面ABCD為正方形,側(cè)面PAD⊥底面ABCD,M為底面ABCD內(nèi)的一個動點,且滿足MP=MC,則點M 在正方形ABCD內(nèi)的軌跡為________. 解析 以D為原點,DA、DC所在直線分別為x、y軸建系如圖: 設(shè)M(x,y,0),設(shè)正方形邊長為a,則P,C(0,a,0),則MC=, MP=. 由MP=MC得x=2y,所以點M在正方形ABCD內(nèi)的軌跡為直線y
11、=x的一部分. 答案?、? 2.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點P在線段BD1上,當∠APC最大時,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 以B為坐標原點,BA為x軸,BC為y軸,BB1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設(shè)B=λ,可得:P(λ,λ,λ). 再由cos ∠APC=可求得 當λ=時,∠APC最大. 故VPABC=××1×1×=. 答案 3.P是二面角α-AB-β棱上的一點,分別在α、β平面上引射線PM、PN,如果∠BPM=∠BPN=45°,∠MPN=60°,那么二面角α-AB-β的大小為________. 解析 不妨設(shè)PM=a,
12、PN=b,如圖, 作ME⊥AB于E,NF⊥AB于F, ∵∠EPM=∠FPN=45°, ∴PE=a,PF=b, ∴·=(-)·(-) =·-·-·+· =abcos 60°-a×bcos 45°-abcos 45°+a×b =--+=0, ∴⊥,∴二面角α-AB-β的大小為90°. 答案 90° 二、解答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4.(2011·南京模擬)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1A=,M是CC1的中點. (1)求證:A1B⊥AM; (2)求二面角B -AM-C的平面角的大?。? (1)證明 以點C為原
13、點,CB、CA、CC1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Cxyz,如圖所示, 則B(1,0,0),A(0,,0),A1(0,,),M. 所以=(1,-,-),=. 因為·=1×0+(-)×(-)+(-)×=0,所以A1B⊥AM. (2)解 因為ABC -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BC?平面ABC,所以CC1⊥BC. 因為∠ACB=90°,即BC⊥AC,所以BC⊥平面ACC1,即BC⊥平面AMC. 所以是平面AMC的一個法向量,=(1,0,0). 設(shè)n=(x,y,z)是平面BAM的一個法向量, =(-1,,0),=. 由得令x=,得y=,z=2.
14、 所以n=(,,2) 因為||=1,|n|=2,所以cos〈,n〉==,因此二面角B -AM-C的大小為45°. 5.(2011·蘇錫常鎮(zhèn)揚五市調(diào)研)如圖,正方體ABCD -A1B1C1D1的棱長為1,E,F(xiàn)分別在棱AA1和CC1上(含線段端點). (1)如果AE=C1F,試證明B,E,D1,F(xiàn)四點共面; (2)在(1)的條件下,是否存在一點E,使得直線A1B和平面BFE所成角等于?如果存在,確定點E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1)證明 以點A為原點,AB所在直線為x軸,AD所在直線為y軸,AA1所在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A(chǔ)xyz, 設(shè)AE=GF=t.
15、 則B(1,0,0),D1(0,1,1),E(0,0,t),F(xiàn)(1,1,1-t),其中0≤t≤1. 則==(-1,0,t),所以BE∥FD1. 所以B,E,D1,F(xiàn)四點共面. (2)解?。?-1,0,1),=(-1,0,t),=(0,1,1-t), 可求平面BFE的法向量n=(t,t-1,1), 若直線A1B與平面BFE所成的角等于,則有sin=,即=,解得t=0,所以點E存在,且坐標為E(0,0,0),即E在頂點A處. 6.(2011·南通調(diào)研)在正方體ABCD -A1B1C1D1中,O是AC的中點,E是線段D1O上一點,且D1E=λEO. (1)若λ=1,求異
16、面直線DE與CD1所成角的余弦值; (2)若平面CDE⊥平面CD1O,求λ的值. 解 (1)不妨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1,以,,為單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 -xyz. 則A(1,0,0),O,C(0,1,0),D1(0,0,1), (1)由題意知E. 于是=,=(0,-1,1). 由cos〈,〉==. 所以異面直線DE與CD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2)設(shè)平面CD1O的法向量為m=(x1,y1,z1), 由m·=0,m·=0, 得 取x1=1,得y1=z1=1,即m=(1,1,1). 由D1E=λEO, 則E, =. 又設(shè)平面CDE的法向量為n=(x2,
17、y2,z2), 由n·=0,n·=0, 得 取x2=2,得z2=-λ,即n=(2,0,-λ). 因為平面CDE⊥平面CD1O, 所以m·n=0,得λ=2. 7.(2011·常州調(diào)研)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已知PB⊥底面ABCD,AB⊥BC,AD∥BC,AB=AD=2,CD⊥PD,異面直線PA和CD所成角等于60°. (1)求直線PC和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大?。? (2)在棱PA上是否存在一點E,使得二面角ABED的余弦值為?若存在,指出點E在棱PA上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 如圖,以B為原點,BA,BC,
18、BP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shè)BC=a,BP=b,則B(0,0,0),A(2,0,0),C(0,a,0),D(2,2,0),P(0,0,b). ∵P=(2,2,-b),C=(2,2-a,0),CD⊥PD, ∴C·P=0.∴4+4-2a=0,a=4. 又P=(2,0,-b),C=(2,-2,0),異面直線PA和CD所成角等于60°, ∴=,即=, 解得b=2. (1)P=(0,4,-2),A=(0,2,0),P=(2,0,-2). 設(shè)平面PAD的一個法向量為n1=(x1,y1,z1), 則由得 取n1=(1,0,1), ∵sin θ===, ∴直線P
19、C和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2)假設(shè)存在,設(shè)P=λP,且E(x,y,z),則(x,y,z-2)=λ(2,0,-2),E(2λ,0,2-2λ). 設(shè)平面DEB的一個法向量為n2=(x2,y2,z2), 則由得 取n2=(λ-1,1-λ,λ),又平面ABE的法向量n3=(0,1,0), 由cos θ==,得=,解得λ=或λ=2(不合題意). ∴存在這樣的E點,E為棱PA上的靠近A的三等分點. 8.(2010·山東)如圖,在五棱錐P-ABCDE中,PA⊥平面ABCDE,AB∥CD,AC∥ED,AE∥BC,∠ABC=45°,AB=2,BC=2AE=4,三角形PAB是等腰三角形.
20、 (1)求證:平面PCD⊥平面PAC; (2)求直線PB與平面PCD所成角的大??; (3)求四棱錐P-ACDE的體積. (1)證明 在△ABC中,因為∠ABC=45°,BC=4,AB=2, 所以AC2=AB2+BC2-2AB·BC·cos 45°=8, 因此AC=2,故BC2=AC2+AB2, 所以∠BAC=90°. 又PA⊥平面ABCDE,AB∥CD, 所以CD⊥PA,CD⊥AC, 又PA,AC?平面PAC,且PA∩AC=A, 所以CD⊥平面PAC.又CD?平面PCD, 所以平面PCD⊥平面PAC. (2
21、)解 法一 因為△PAB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A=AB=2, 因此PB==4.又AB∥CD, 所以點B到平面PCD的距離等于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 由于平面PCD⊥平面PAC,在Rt△PAC中,PA=2,AC=2, 所以PC=4, 故PC邊上的高為2,此即為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所以B到平面PCD的距離為h=2. 設(shè)直線PB與平面PCD所成的角為θ, 則sin θ===. 又θ∈,所以θ=. 法二 由(1)知AB,AC,AP兩兩相互垂直,分別以AB、AC、AP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由于△PAB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A=AB=2.又AC=2,
22、 因此A(0,0,0),B(2,0,0),C(0,2,0),P(0,0,2). 因為AC∥ED,CD⊥AC, 所以四邊形ACDE是直角梯形. 因為AE=2,∠ABC=45°,AE∥BC, 所以∠BAE=135°,因此∠CAE=45°, 故CD=AE·sin 45°=2×=, 所以D(-,2,0). 因此=(0,-2,2),=(-,0,0). 設(shè)m=(x,y,z)是平面PCD的一個法向量, 則m·=0,m·=0, 解得x=0,y=z,取y=1,得m=(0,1,1). 又=(-2,0,2), 設(shè)θ表示向量與平面PCD的法向量m所成的角, 則cos θ==,所以θ=, 因此直線PB與平面PCD所成的角為. (3)解 因為AC∥ED,CD⊥AC, 所以四邊形ACDE是直角梯形. 因為AE=2,∠ABC=45°,AE∥BC, 所以∠BAE=135°,因此∠CAE=45°, 故CD=AE·sin 45°=2×=, ED=AC-AE·cos 45°=2-2×=, 所以S四邊形ACDE= ×=3. 又PA⊥平面ABCDE, 所以VP-ACDE=×3×2=2.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