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屆高考物理一輪 小題精練41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安徽省2014屆高考物理一輪 小題精練41 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安徽省,人教版】2014屆物理一輪小題精練(41,含答案)
1.如圖1所示,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另一端與斜面體P連接,P的斜面與固定擋板MN
接觸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斜面體P此刻所受的外力
個數(shù)有可能為 ( )
A.2個 B.3個 圖1
C.4個 D.5個
解析:若斜面體P受到的彈簧彈力F等于其重力mg,
則MN對P沒有力的作用,如圖(a)所示,P受到2個
力,A對;若彈簧彈力大于P的重力,則MN對P有壓
2、
力FN,只有壓力FN則P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的力,
只能是MN對P的摩擦力Ff,因此P此時受到4個力,如圖(b)所示,C對.
答案:AC
2.(2013·山東高考)用輕彈簧豎直懸掛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止時彈簧伸長量為L.現(xiàn)用該彈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質(zhì)量為2m的物體,系統(tǒng)靜止時彈簧伸長量也為L.斜面傾角為30°,如圖2所示.則物體所受摩擦力 ( )
A.等于零
B.大小為mg,方向沿斜面向下 圖2
C.大小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析:由題意可知,kL=mg,物體在斜面上
3、靜止時,設(shè)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Ff,由平衡條件得kL+Ff=2mgsinθ,可得出Ff=0,故選A.
答案:A
3.(2013·海南高考)兩剛性球a和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
直徑分別為da和db(da>db).將a、b球依次放入一豎直放
置、內(nèi)徑為d(da<d<da+db)的平底圓筒內(nèi),如圖3所示.
設(shè)a、b兩球靜止時對圓筒側(cè)面的壓力大小分別為FN1和
FN2,筒底所受的壓力大小為F.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 圖3
若所有接觸都是光滑的,則 ( )
A.F=(ma+mb)g,F(xiàn)N1=FN2
4、B.F=(ma+mb)g,F(xiàn)N1≠FN2
C.mag<F<(ma+mb)g,F(xiàn)N1=FN2
D.mag<F<(ma+mb)g,F(xiàn)N1≠FN2
解析:對a和b整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
F=(ma+mb)g
FN1=FN2,故A正確.
答案:A
4.(2013·淄博模擬)如圖4所示,物塊A放在傾斜的木板上,
已知木板的傾角α分別為30°和45°時物塊所受摩擦力的
大小恰好相同,則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 圖4
A. B. C. D.
解析:由題意可以推斷出,當(dāng)
5、傾角α=30°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大小為Ff1=mgsin30°,當(dāng)α=45°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f2=μFN=μmgcos45°,由Ff1=Ff2得μ=.C項(xiàng)正確.
答案:C
5.(2013·黃岡月考)如圖5所示,質(zhì)量為m的兩個球A、B固定
在桿的兩端,將其放入光滑的半圓形碗中,桿的長度等于碗
的半徑,當(dāng)桿與碗的豎直半徑垂直時,兩球剛好能平衡,則桿
對小球的作用力為 ( ) 圖5
A.mg B.mg C.mg D.2mg
解析:由已知
6、條件知,A、B間的桿一定水平,對其中一個小球受力分析,由共點(diǎn)力的平衡知識可得,桿的作用力為F=mgtan30°=mg,故選項(xiàng)A正確.
答案:A
6.(2013·湖南師大附中模擬)如圖6所示,A、B兩木塊放在水平面上,它們之間用細(xì)線相連,兩次連接情況中細(xì)線傾斜方向不同但傾角一樣,兩木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先后用水平力F1和F2拉著A、B一起勻速運(yùn)動,則 ( )
圖6
A. F1≠F2 B.F1=F2
C.FT1>FT2 D.FT1=FT2
解析:取A、B為整體分析可知, F1=F2=μ
7、 (mA+mB)g.隔離A物體,應(yīng)用平衡條件可得FT1sinθ=μ (mAg-FT1cosθ),F(xiàn)T2sinθ=μ (mAg+FT2cosθ).比較可得FT2>FT1.故只有B正確.
答案:B
7.(2013·湖南省三十二校聯(lián)考)如圖7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用細(xì)繩栓住放在水平粗糙傳送帶上,物體距傳送帶左端距離為L,穩(wěn)定時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當(dāng)傳送帶分別以v1、v2的速度做逆時針轉(zhuǎn)動時(v1<v2),繩中的拉力分別為F1、F2;若剪斷細(xì)繩時,物體到達(dá)左端的時間分別為t1、t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圖7
A.F1<F2 B.
8、F1=F2 C.t1>t2 D.t1<t2
解析:剪斷繩之前,兩種情況下物塊所受的都是滑動摩擦力,而滑動摩擦力與相對運(yùn)動的速度大小無關(guān),則兩種情況下物體受力相同,A錯誤B正確.剪斷繩之后,物體有可能在滑動摩擦力作用下一直做勻加速運(yùn)動,此情況下運(yùn)動時間應(yīng)相同,C、D皆錯誤.
答案:B
8.如圖8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傾角為θ,長方體木塊
A的質(zhì)量為M,其PQ面上釘著一枚小釘子,質(zhì)量為m的小
球B通過一細(xì)線與小釘子相連接,細(xì)線與斜面垂直,木塊與斜
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9、 圖8
A.若木塊勻速下滑,則小球?qū)δ緣K的壓力為零
B.若木塊勻速下滑,則小球?qū)δ緣K的壓力為mgsinθ
C.若木塊勻加速下滑,則小球?qū)δ緣K的壓力為零
D.若木塊勻加速下滑,則小球?qū)δ緣K的壓力為μmgcosθ
解析:當(dāng)木塊勻速下滑時,對小球受力分析可求得小球?qū)δ緣K的壓力為mgsinθ,B正確;當(dāng)木塊勻加速下滑時,將小球和木塊看做一個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gsinθ-μgcosθ,選小球?yàn)檠芯繉ο?,可求得小球?qū)δ緣K的壓力為μmgcosθ,D正確.
答案:BD
9.(2013·山東省日照市調(diào)研)如圖9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體
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xì)
10、繩跨過光滑的定
滑輪與A相連接,連接B的一段細(xì)繩與斜面平行,A、B、
C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 ( ) 圖9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為零
C.不論B、C間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對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D.水平面對C的支持力與B、C的總重力大小相等
解析:隔離B可知當(dāng)mA g=mBgsinθ時,B與C之間無摩擦,A錯誤;將B、C作為一個整體時,由A對B的拉力在水平與豎直兩方向上的分力知C正確B錯誤,而水平面對C的支持力應(yīng)比B、C的總重力小,D錯誤.
答案:C
1
11、0.(2013·北京高考)如圖10所示,將質(zhì)量為m的滑塊放在傾角為
θ的固定斜面上.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若滑塊與
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 圖10
度為g,則 ( )
A.將滑塊由靜止釋放,如果μ>tanθ,滑塊將下滑
B.給滑塊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塊將減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塊向上勻速滑動,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應(yīng)是2mgsinθ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塊向下勻速滑動,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應(yīng)是mgsi
12、nθ
解析:由μ=tanθ條件可知μmgcosθ=mgsinθ,即滑動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滑塊勻速上滑,滑塊沿斜面方向合力為零,即拉力F拉=mgsinθ+μmgcosθ=2mgsinθ.C項(xiàng)正確.
答案:C
11.如圖11所示,在傾角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個質(zhì)量為
m的物體被水平力F推著靜止于斜面上,已知物體與斜
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且μ<tanθ,若物體恰好不下滑,
則推力F為多少?若物體恰好不上滑,則推力F為多少? 圖11
(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解析:因?yàn)棣蹋紅anθ,F(xiàn)=0時,物體不能靜止在斜面上.
13、當(dāng)物體恰好不下滑時,受力如圖甲所示,有
mgsinθ=Fcosθ+Ff,F(xiàn)f=μFN,F(xiàn)N=mgcosθ+Fsinθ
解得F=mg
當(dāng)物體恰好不上滑時,受力如圖乙所示,有
mgsinθ+Ff=Fcosθ,F(xiàn)f=μFN,F(xiàn)N=mgcosθ+Fsinθ
解得F=mg.
答案:見解析
12.(2013·齊河月考)所受重力G1=8 N的砝碼懸掛在繩PA和PB的結(jié)點(diǎn)上.PA偏離豎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連在所受重力為G2=100 N的木塊上,木塊靜止于傾角為37°的斜面上,如圖12所示,試求:
(1)木塊與斜面間的摩擦力;
(2)木塊所受斜面的彈力.
圖12
解析:如圖甲所示分析P點(diǎn)受力,由平衡條件可得:
FA cos37°=G1
FA sin37°=FB
可解得:FB=6 N
再分析G2的受力情況如圖乙所示.
由物體的平衡條件可得:
Ff=G2 sin37°+FB ′cos37°
FN+FB′ sin37°=G2 cos37°
FB′=FB
可求得:Ff=64.8 N
FN=76.4 N.
答案:(1)64.8 N,方向沿斜面向上 (2)76.4 N,垂直斜面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