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回歸拓展-評價單答案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回歸拓展-評價單答案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回歸拓展-評價單答案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
1-5-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回歸拓展-評價單答案
問題一:通假的原則是“音同”或“音近”。推斷通假字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據(jù)字音推斷詞義。因此,在一個句子中如果遇上不會翻譯的“障礙字”,不妨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音同音近而相通的現(xiàn)象大膽推斷,只要在具體語境中能夠講通,則有可能就是通假字。
問題二:古今異義詞義變化的類型有:
1、詞義擴大。如“河”古代專指黃河,現(xiàn)在泛指河流。
2.詞義縮小。如“今”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屬,現(xiàn)代專指黃金
2、。
3.詞義轉(zhuǎn)移。如“涕”古代指眼淚,現(xiàn)在指鼻涕。
4.詞義弱化。如“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xiàn)在則表示埋怨、責備。
5.強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意,現(xiàn)在則表示仇恨、懷恨。
6.感情色彩的變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見識淺陋,并無貶義,現(xiàn)在指品質(zhì)惡劣,為貶義詞。
問題三:(參考)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普通名詞活用作動詞
①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用眼睛看)②晉軍函陵,秦軍*南(軍,駐扎)
③從左右,皆肘之(肘,用胳膊肘撞)④荊人欲聾宋,使人先表雍水(表,做
3、標記)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水)⑥左右欲刃相如(刃,殺)
⑦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
⑧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跳楚舞,唱楚歌)
通過分析這些活用的詞的環(huán)境可以總結(jié)出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規(guī)律如下:
A.兩個名詞連用,而它們之間又不是并列關系,則前一個名詞往往活用作動詞,后一個名詞是它所帶的賓語。例如①②兩句。
B.名詞前帶有副詞修飾,則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因為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如③④句。(說明:“先”表示空間的先后是方位名詞,表示時間的先后是時間
4、副詞。第④句的“先”是時間副詞)
C.名詞前帶能愿動詞,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如⑤⑥句。
D.連詞“而”連接一個名詞和一個動詞,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因為連詞“而”只用于連接動詞)如⑦句。
不僅名詞能活用為動詞,名詞性詞組也能活用為動詞,其規(guī)律與名詞活用作動詞相同。
2.方位名詞活用作動詞
①子路從而后(后,落在后面:“而”連接動詞“從”和方位名詞“后”)
②江水又東(東,向東流去:方位名詞受副詞“東”修飾)
③齊軍既過而西矣(西,向西行進:同①)
④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
5、…為先,以……為后:同②)
方位名詞活用作動詞,表示向某個方向行動。其識別規(guī)律與一般名詞活用作動詞的識別規(guī)律相同。
(二)名詞作狀語
1.表比喻。名詞狀語起比喻作用,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可譯為“像……那樣”。例如: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句中的名詞“犬”,修飾動詞“坐”,比喻“坐”的狀態(tài),譯為“像狗那樣”。
2.表動作處所。這類名詞狀語由方位名詞充當,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可譯為“在(從)……”。例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句中的方位名詞“東市”
6、“西市”“南市”“北市”,分別修飾動詞“買”,作狀語,表示“買”這一動作行為的發(fā)生處所。
3.表動作趨向。這類名詞狀語也由方位名詞充當,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可譯為“向(往)……”。例如: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小石潭記》)句中的方位名詞“下”作狀語,修飾動詞“徹”,表示“下”的趨向,譯為“向(往)下”。
4.表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據(jù)。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例如: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的名詞“箕畚”修飾動詞“運”,作狀語,表示“運”所憑借的工具,譯為“用箕畚……”。
5.表
7、動作行為的頻率。這類狀語也由表時間名詞充當,譯義可在時間名詞加上一個“每”字即可。例如: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傷仲永》)句中的時間名詞“時”修飾動詞“扳”,作狀語,表示“扳”的頻率,譯為“每天”。
6.表對人的態(tài)度。這類用法的名詞狀語所表示的是主語對賓語所持的態(tài)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或“當作……一樣”。如:(邑人)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例中的名詞狀語“賓客”所表示的是主語“邑人”對賓語“其父”所持的態(tài)度,可譯為“像對待賓客那樣”或“當作賓客一樣”。
7.表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如: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句中的時間名詞“朝”和“暮”
8、分別修飾動詞“辭”與“宿”,表示“辭”與“宿”的時間。
(三)形容詞、數(shù)量詞也可以活用為動詞。
①親賢臣,遠小人。(疏遠,遠離)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愛,尊重)
③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友好,交好)
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論貴粟疏》)(看重的,看輕)
⑤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日行千里)
⑦且貳于楚也。(兩屬,從屬二主)
規(guī)律總結(jié):形容詞、數(shù)詞充當謂語,并且形容詞還帶有賓語時,活用為動詞。
形容詞前有
9、“所”字活用為動詞。
(四)動詞、形容詞也可以活用為名詞。
①其繼有在者乎?
②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產(chǎn),收獲)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蠢的人)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平坦的地方,近處)
⑤懼有伏焉(伏兵)⑥小學而大遺。
⑦殺富濟貧(富裕的人,貧窮的人)除暴安良(兇暴的人,善良的人)
繼往開來(前人的事業(yè),未來的道路)百廢待興(被廢置的事情)
規(guī)律總結(jié):當形容詞、動詞被用作中心詞時(作主語賓語)活用為名詞。
(五)使動用法
1.動詞的使動用法
10、:
這兩例的結(jié)構(gòu)形式完全相同,謂語動詞都是“朝”,但它們的動賓關系卻不同。前一例是一般句式,“朝”的動作是主語“孟子”發(fā)出的,賓語“王”是謂語動詞“朝”的對象。語譯為“孟子將朝見齊宣王”。后一例是使動用法,“朝”的行為不是主語“武丁”發(fā)出的,而是賓語“諸侯”發(fā)出的,是主語“武丁”使諸侯發(fā)出這個動作。語譯為“武丁使諸侯朝見”。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用作使動時,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①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
句中“長”和“短”都是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分別解釋為“擅長”和“不擅長”。
3.名詞的使動
11、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時,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薄巴酢?,音wàng,“使……為秦王”。
(六)意動用法: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以……為少;輕,以……為輕)
2.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侶魚蝦而友麋鹿(侶,把……當作伴侶;友:把……當作朋友)
問題四:文言實詞含義推斷的常見方法:
(一)語境分
12、析法(根據(jù)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
例如:(高考題)“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題目中給的詞義是:賈禍—消除禍患。我們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可以判定是錯誤的。原文是針對郭永的抗上舉動,有人勸告他不要招惹禍患?!百Z”雖然由“做買賣”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我們可以推斷出它的另一義項是“招引”、“招惹”。
(二)結(jié)構(gòu)分析法(根據(jù)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13、詞語的詞性、詞義。
例如:“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上下句以“而”相連,表并列關系,據(jù)“亡國破家”這個并列結(jié)構(gòu)的短語可推知“圣君治國”亦當為并列關系,譯為“圣明之君,治平之國”。若譯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為主謂關系,與前句結(jié)構(gòu)顯然不相對應。
(三)語法分析法(根據(jù)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shù)取?
例如:(高考題)“自放驢,取樵炊爨”,題
14、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伴浴弊智坝袆釉~“取”,后有動詞“炊爨”,上下聯(lián)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
(四)聯(lián)想推斷法(根據(jù)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例如:(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題目所給的義項是:拔—被攻取。依據(jù)《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后秦伐趙,拔十城”的“拔”當“攻取”講,再結(jié)合語境,可以推斷答案是正確的?!褒R人追亡逐北
15、”,題目所給的義項是:北—指敗逃者。依據(jù)《過秦論》中“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的“亡”當“逃亡的人”、“北”當“敗逃的人”講,可以推斷答案也是正確的。
(五)鄰字幫助法(根據(jù)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義復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復詞是同義復用。
例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jù)它與“?!毕噜彽奶攸c,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勞”。
(六)成語對應法(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
16、 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jù)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
例如:(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義項可分別見于成語“拔苗助長”、“出類拔萃”?!肮ト 绷x是由“拔出”義作了引申而來的,古時攻城必拔敵方軍旗,拔下軍旗即為“攻取”,再考慮上下文的語境,也可推斷解釋為“被攻取”是正確的。
【拓展訓練】答案
一、從小路;夾雜;參與;時候;機會。
二、古義今義
學者做學問的人 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慷慨情緒激昂 大方
17、不吝嗇
顏色 臉色 色彩
指示 指給……看 上級對下級申明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
三、①云、響、景:像云彩,像回聲,像影子一樣
②王:稱王
③王:讓……稱王
④(鑒:以……為鑒)
⑤“亡”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⑥(活:使……活命
⑦哀:為……哀嘆
⑧固:險要的地勢
⑨窮:走到盡頭
⑩愚:使……愚笨
⑾一:統(tǒng)一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蚤”通“早”“倍”通“背”
“
18、莫”通“暮”“受”通“授”
五(一)【參考答案】D(應為使動用法,使……活)
【參考譯文】徐有功提拔為左司郎中,又調(diào)任司刑少卿。曾和皇甫文備一起審理案件,皇甫文備誣告徐有功放縱反叛朝廷的團伙。過了很長時間,皇甫文備因事獲罪,被捕入獄,徐有功使他獲免出獄。有人問:“他曾把你陷于死地,你現(xiàn)在反而救他的性命,這是為什么?”徐有功答道:“你所說的是個人的私怨,我所堅持的是國家的公法,不應該為了私怨而損害公法?!?
(二)走:逃跑度:估計去:離開
【參考譯文】永嘉末年,被石勒包圍。……石勒過泗水,鄧攸于是斫壞車子,用牛馬馱著妻兒逃亡。又遇上賊人,掠走
19、了他們的牛馬,只好徒步行走,擔著他的兒子及他的弟弟的兒子綏。他估計不能保全兩個孩子,于是對妻子說:“我的弟弟早亡,只有這一個兒子,天理不可以絕后,只好自棄我兒了。如果有幸能夠存活,我今后應當有子了。”妻哭泣著答應了,于是放棄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兒子早晨遺棄傍晚就會趕上來。第二天,鄧攸把兒子系于樹上離開了。
(三)1、你父親年輕時提著一把劍離開鄉(xiāng)里,四十年里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
2、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
【參考譯文】李存審出生于家境貧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父親年輕時提著一把劍離開鄉(xiāng)里,四十年里面,地
20、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脫離危難,險境,得以生存(的情況)不只一次,拔出箭頭的也有數(shù)百次?!币虼藢纬龅募^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他的子孫都答應了。
(四)1.(1)布衣:穿著布衣(2)息:繁殖(3)善:認為……好
2.(1)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
(2)皇帝對他的話很驚奇,讓他管理百姓,有政治聲譽
【參考譯文】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說:“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讓先生去牧養(yǎng)它們?!辈肥阶隽死晒俸?,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壯又繁殖很多?;实厶皆L他牧羊的地方,對這很滿意。卜式說:“不僅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這樣。按時起居,兇惡的立即除去,不要讓他敗壞整個群體?!被实蹖λ脑捄荏@奇,讓他管理百姓,有政治聲譽?;实壅J為卜式樸實忠厚,任命他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