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課堂匯報.pptx
《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課堂匯報.ppt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課堂匯報.pptx(6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奧爾森 基本信息 姓名:Mancur Lloyd Olson 曼瑟爾奧爾森 (1932年1月1998年2月) 評價:美國經(jīng)濟學家,對制度經(jīng)濟學的諸多方面(私 有財產(chǎn)、稅收、公共物品、集體決議、合同權利等) 也有很大貢獻。 教育經(jīng)歷: 1963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jīng)歷: 1990-1998年 馬利蘭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 1990年在馬利蘭大學創(chuàng)立“體制改革與非正規(guī)部門研 究中心IRIS,專門研究發(fā)展中國家和轉型經(jīng)濟國家。 代表性成果 論文: 通向經(jīng)濟成功的一條暗道(1992) 專制、民主與發(fā)展(1993) “掉到地上的大面額鈔票沒人撿:為什么 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1996) 著作
2、: 戰(zhàn)時短缺經(jīng)濟學(1963) 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 一份準備中的社會報告(1969) 沒有增長的社會(1974) 健康護理經(jīng)濟學新方法(1982) 國家興衰探源(1982) 權力與繁榮(2000) 奧爾森奧爾森 奧爾森 榮譽 1986年獲得美國政治學會頒發(fā)的最高獎之一 (Gladys M. Kammerer Award)。 1993年獲得美國管理學會頒發(fā)的“最持久貢 獻著作獎” 。 1995年獲得美國政治學會頒發(fā)的里昂愛潑斯 坦獎 美國政治科學聯(lián)合會引入奧爾森獎,專門用于 表彰最佳政治經(jīng)濟學博士學術論文獲得者,以 表彰奧爾森在經(jīng)濟和政治科學方面的諸多貢 獻。 奧爾森去世兩周后,經(jīng)濟學家
3、發(fā)表訃告, 并稱其為利益集團的鞭撻者。 集團和組織理論 集體行動的邏輯集體行動的邏輯 集團規(guī)模和集團行為 工會和經(jīng)濟自由 國家和階級的正統(tǒng)理論 壓力集團的正統(tǒng)理論 “副產(chǎn)品”和“特殊 利益”理論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對集團和組織行為的邏輯分析 區(qū)分小集團和大集團 研究工會(大型潛在集團) 批判 批判 提出 集體行動 困境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集體行動困境 ? 集體行動的困境是什么 ? 怎樣破解集體行動的困境 ? 集體行動的邏輯 為什么個人的理性行為往往無法產(chǎn) 生集體或社會的理性結果? 難題是什么提出 傳統(tǒng)理論 正如單獨的個人會為他們的個人 利益而行事一樣,有著共同利益 的個
4、人所組成的集團會為他們的 共同利益而行事。 奧爾森 傳統(tǒng)理論 小集團的理論經(jīng)驗可以運用于大 集團,只要把對于小集團的研究 結果乘上一個規(guī)模系數(shù)就可以直 接運用于較大的集團。 奧爾森 集體行動的邏輯 有理性、尋求自我利益的個 人不會采取行動以實現(xiàn)他們 共同的或集團的利益。 小集團比大集體更有生命力。 大集團不可能自發(fā)形成集體行 動。集團內(nèi)部個人偏好或稟賦的 不同,會影響集體行動的結果。 難題是什么提出 前提 假設 理性人理性人 有理性的、尋求自我 利益的個人不會采取 行動以實現(xiàn)他們共同 的或集團的利益。 理論 基礎 公共物品理論公共物品理論 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物 品與集團理論 集體利益是“公共物
5、品”。 難題是什么提出 純粹壟斷集團 中間集團 寡頭賣方壟斷集團 特權集團 市場集團 (排外集團 ) 非市場集團 (相容集團 ) 原子式集團潛在集團 小 集 團 大 集 團 有人會受到激勵 沒人受到激勵, 但彼此會注意到 沒人受激勵, 沒人被注意到 勢均力敵,互相影響少 少量企業(yè)占據(jù)市場絕 大多數(shù)份額 難題是什么提出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 為什么小集團比大集團更有 效率? 為什么集體行動難以實現(xiàn)? 集團規(guī)模如何影響了集體 行動? 為什么為產(chǎn)生集體行動困境 難題為什么 公共物品理論和“理性人”假設出發(fā)。 除非一個集團中人數(shù)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強 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個人按照他們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
6、理性的、尋求自我利益的 個人不會采取行動以實現(xiàn)他們共同的或集團 的利益。 個人選擇搭便車是符合個人理性的最佳選擇 ,而這種選擇卻導致了集體非理性的結果。 個人理性VS集體理性 矛盾 2015/10/5 小 集團 大 集 團 難題為什么大小集團 規(guī)模是決定對個人利益自發(fā)、理性的追求是否會 導致有利于集團的行為的決定性因素。 小集團比大集團能更好地增進其共同利益。 2015/10/5 難題為什么大小集團 v小集團的集體物品常 ??梢酝ㄟ^集團成員自 發(fā)、自利的行為提供。 1 v即使在最小的集團 里,集體物品的提供 一般也不能達到最優(yōu) 水平。 2 v集團中成員間的“不 對稱”現(xiàn)象會導致少數(shù)“ 剝削“多
7、數(shù)的傾向。 3 v集團越大,搭便車 者的動機越強烈,提 供的集體物品的數(shù)量 就會越低于最優(yōu)數(shù) 量。 4 v集團越大,越難以 實現(xiàn)集體行動。 5 2015/10/5 難題為什么大小集團 奧爾森描述“集體行動的邏輯”的最簡單的方程為 : Ri:第i名成員從總的集體產(chǎn)品中得到的總收益 C :獲取集體產(chǎn)品的總成本 Pi:第i名成員的凈收益 Pi=Ri-C 2015/10/5 難題為什么小集團 小集團 規(guī)模 小、成 員人數(shù) 少 成員之間相互熟 悉、地位易受影響 個人獲得的收益超 過了提供一定量集體 物品的成本(Pi0) 每個人可以 獲得總收益 中相當大的 一部分 理性人假設 通過自 發(fā)、自利 的行為形
8、成 2015/10/5 即使在最小的 集團里,集體 物品的提供一 般也不會達到 最優(yōu)水平 難題為什么小集團 一旦集團中一 個體為自己提 供了集體物品 ,就不可能把 集團中的其他 成員排除在對 這種集體物品 的享用之外 成員總是熱衷 于獲得集團利 益,但對于承 擔為獲得這一 集體利益而要 付出的成本卻 沒有興趣 一個個體成員只能獲得 他為獲取更多的集體物 品而支出的費用所帶來 的部分利益,他在達到 對集團整體來說是最優(yōu) 數(shù)量之前,就停止購買 集體物品。 理性人假設集體物品屬性 2015/10/5 難題為什么集團成員“不對稱” 在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不平等的小集體中即在 成員的“規(guī)模”不等或對集體物品
9、的興趣不等的集 團中,集體物品很有可能被提供。 因為某個成員對集體物品的興趣越大,他想要獲 得的集體物品帶來的收益的份額就越大,即使他 不得不成承擔全部的成本,他也會提供這種集體 物品。 Eg:“水鬼”VS“耐干旱品種” 日本積極出錢設立“亞洲貨幣基金” 美國愿意負擔高達70的北約經(jīng)費 2015/10/5 、 難題為什么少數(shù)“剝削”多數(shù) 一旦一個小成員免費地從最大 成員那里獲取一定量的集體物 品,就已經(jīng)比他通過自己的付 出而得到的要多了,所以他根 本不會受到激勵自己付出去獲 取任何集體物品。 對集體物品需求比較強烈,會愿意單獨 提供最大數(shù)量的集體物品的成員,與小 成員相對。 大成員 會從大成員
10、那里免費得到的集體物品會進 一步降低他自己支付本該支付成本的動 力。 小成員 少數(shù)“剝削 ”多數(shù) (利益需求) 2015/10/5 難題為什么大集團 Pi=RiC 集團越大,他提供的集體物品的數(shù)量就會越低 于最優(yōu)數(shù)量。 人數(shù)、規(guī)模、地位影響 2015/10/5 難題為什么大集團 01 集團越大,增進集團利益的人獲得的集團 總收益的份額就越小,有利于集團的行動 得到的報酬就越少,這樣即使集團能夠獲 得一定量的集體物品,其數(shù)量也是遠遠低 于最優(yōu)水平的。 02 由于集團越大,任一個體,或集團中成員的任何 小子集能或得到總收益的份額就越小,他們從集 體物品中獲得的收益就遠遠不足以抵消他們提供 哪怕是很
11、小數(shù)量的集體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03 集團成員的數(shù)量越大,組織成本就越高,這樣在 獲得任何集體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礙就越大。 2015/10/5 如果所有成員都采取最理性的行為,集體行動無 法實現(xiàn)。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結構最終導致“搭便 車”行為。“搭便車”是集體行動的中心問題。 難題為什么搭便車 集體物品一旦存在,每個成員不管是否對這一物品的產(chǎn)生 做過奉獻,都能享受成果。當一群理性的人聚在一起想為 獲取某一集體物品而奮斗時,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想讓別 人去為達到該目標而努力,而自己則坐享其成。 一個利益集團的組織水平的高低,取決 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克服集體行為中的“搭 便車“現(xiàn)象。 2015/10/
12、5 難題為什么 “正如國家不能靠自愿捐款或在市場上出售其基本服 務來維持一樣。其他大型集團也不能以此為生。它們 只能提供一些不同于公共物品的約束力或吸引力,使 個體成員幫助承擔起維持組織的重擔。典型的大型組 織中個體成員的地位與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yè)的地位, 或國家里納稅人的地位相似:他個人的努力不會對他 的組織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而且不管他是否為組織出過 力,他都能夠享受其他人帶來的好處?!?奧爾森 24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 如何解決個人理性和集體 理性之間的矛盾? 怎樣才能減弱搭便車的現(xiàn)象 來促進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 是否有些方法來解決集 體行動的困境呢? 怎樣解決集體行動困境? 難題為什么 公共物品理
13、論和“理性人”假設出發(fā)。 除非一個集團中人數(shù)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強 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個人按照他們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尋求自我利益的 個人不會采取行動以實現(xiàn)他們共同的或集團 的利益。 個人選擇搭便車是符合個人理性的最佳選擇 ,而這種選擇卻導致了集體非理性的結果。 個人理性VS集體理性 矛盾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 搭便車的現(xiàn)象 集體行動的困境 選擇性激勵 針對這一問題,奧爾森設計了一種動力機制選擇性激勵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選擇性激勵就是如果你不參加某一集體行動就一集體行動就不能得到或將失去的東西 1.什么是選擇性激勵 選擇性激勵 奧爾森根據(jù)性質和作用的不同把“
14、選擇性激勵”分 為“正面(positive)激勵”和“負面(negative) 激勵”,即社會獎勵和社會制裁。 奧爾森指出,“社會制裁和社會獎勵是選擇性激勵 ;即它們屬于可以用來動員一個潛在集團的激勵 :不服從的個人受到排斥,合作的個人被邀請參 加特權小集團?!?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選擇性激勵就是如果你不參加某一集體行動就一集體行動就不能得到或將失去的東西 1.什么是選擇性激勵 選擇性激勵 反向懲罰 正向激勵 正向激勵通過搭賣私人物 品的方法,刺激集體成員 為負擔集體行動的成本作 貢獻。 反向激勵是懲罰搭便車 的措施,最常見的是禁 止搭便車者享受集體行 動的成果。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社會
15、地位和社會承認是個人的非集體物品,社會制裁和社會獎勵是“選擇性激勵”,即它們屬 于可以用來動員一個潛在集團的激勵。 2.大集團和小集團激勵的差異社會激勵 社會激勵 經(jīng)濟激勵不是唯一的激勵,人們有時候還希望去獲 得聲望、 尊敬、友誼以及其他社會和心理目標。當 不存在經(jīng)濟激勵趨勢個人為集團利益做貢獻時,可 能有一種社會激勵會驅使他這么做。 來自俱樂部的“社會壓力” 2015/10/5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2.大集團和小集團激勵的差異社會激勵 社會地位和社會承認是個人的非集體物品,社會制裁和社會獎勵是“選擇性激勵”,即它們屬 于可以用來動員一個潛在集團的激勵。 大 集 團 社會壓力和社會激勵只有在
16、較小的集團中才起作用,這是因為: 小集團成員之間有著面對面的接觸; 在潛在的大集團中,每個成員都微不足道,他的行為不會產(chǎn)生 什么影響; 在任何大集團中,成員都不可能彼此認識,因而集團事實上也 不可能是一個友誼集團,所以即使一個成員沒有為其集團的目 標作出什么犧牲,他的社會地位一般也不會受到影響。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在聯(lián)邦集團中,社會激勵可以導致集團導向的行動。 2.大集團和小集團激勵的差異聯(lián)邦集團 聯(lián)邦集團 聯(lián)邦集團一個集團被分成幾個小集團,每個小 集團都出于某種理由與別的集團一起組成一個大集 團的聯(lián)邦。如果中央或聯(lián)邦組織為其成員組織提供 某種服務,他們可能會運用社會激勵來使每個小集 團的
17、成員為實現(xiàn)整個集團的集體目標作出貢獻。這 樣,運用選擇性的社會激勵來動員潛在集團獲得集 體物品的組織必須是較小集團的聯(lián)邦。 2015/10/5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2.大集團和小集團激勵的差異 社會激勵主要是在小集團中才顯得重要,只有當大集團 是較小集團的聯(lián)邦時,他們才在大集團中起作用。 在此被劃分為“特權”或“中介”集團的足夠小的集團就收到 雙重激勵。不光是經(jīng)濟激勵,還可能是社會激勵,這些激勵 引導其成員為獲取集體物品而努力。 大的“潛在”集團總包括許多人,他們不可能彼此都認識 ,因此不大可能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壓力來幫助它獲得集體物 品(除非大集團是由小集團構成的)。大集團或潛在集團 不會組織
18、起來采取合作行動。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集體行動問題的解決依賴于選擇性激勵,實施選擇性激勵有賴于具有強制力的組織。 3.實施選擇性激勵有依賴于有強制力的組織以工會為例 強制和選擇性激勵 奧爾森:除非一個集團中人數(shù)很少,或者除非存 在強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個人按照他們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尋求自我利益的個人 不會采取行動以實現(xiàn)他們共同的或集團的利益。 ”。 工會以強制為大集團提供公共物品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3.實施選擇性激勵有依賴于有強制力的組織以工會為例 強制成員制度和糾 察線 工會主義的精華 強制工人參加罷工 職業(yè)控制 負面激勵 選擇性激勵 非集體收益 告訴你工會只靠道德說教
19、就能增加 工資就像告訴你老虎光靠橘子就能 維生一樣荒唐。 不參加的人則得不到非 集體收益; 這些非集體物品有時是 很重要的;如英國第一 個成熟的全國性大工會 從糾紛和失業(yè)救濟到生 病和退休救濟金的非集 體收益。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集體行動問題的解決依賴于選擇性激勵,實施選擇性激勵有賴于具有強制力的組織。 3.實施選擇性激勵有依賴于有強制力的組織以工會為例 集體行動問題實質是組織問題,組織作為制 度化存在為選擇性激勵的提供和實施提供了 保障力量。 難題怎么辦選擇性激勵 3.奧爾森選擇性激勵理論的局限性 非零和型公共物品 關鍵群體理論 內(nèi)在選擇性激勵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其他學者利益集團理論
20、 主題:利益集團理論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利益集團的重要性 問題: 經(jīng)濟發(fā)展的動力是什么 ? 自由主義學說政府干預學說 利益集團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利益集團的發(fā)生理論 論證方式: 先破后立 (一)傳統(tǒng)的利益集團發(fā)生理論批判 (二)奧爾森利益集團發(fā)生的“副產(chǎn)品”理論 (三)應用“副產(chǎn)品”理論解釋美國的利益集團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一)傳統(tǒng)的利益集團發(fā)生理論 Q:利益集團何以發(fā)生? 多元主義集團理論 自利的個人自覺加入集團,以獲得 離開集團自己就無法獲得的利益。 麥迪遜:利益集團的出現(xiàn)是由于“一些公民,團結在一 起,被某種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驅使”。 托克維爾:“人們
21、越來越不能單由自己去生產(chǎn)生活上最常用 和最需要東西的時代,正在來臨?!薄八麄?nèi)绮粚W會自 動地互助,就將全部陷于無能為力的狀態(tài)?!?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古典經(jīng)濟學理論 分工和專業(yè)化對集團的 產(chǎn)生具有直接作用。 林頓:“因為制度化的專業(yè)分工,使得互相依賴成為必需,人 口中的其他部分對專業(yè)人員的行為和表現(xiàn)形成了特定的期望。 ” 杜魯門:“不斷提高的專業(yè)化程度和勞動分工的一個不可避免 的結果是,日益增長的互相依存活動鏈條的不同階段上形成各 種各樣的集團?!?“協(xié)會的功能是為了穩(wěn)定成員之間的關系, 并維持集團與其他集團之間的關系。” 亞當斯密:“勞動分工是組織存在的基礎,甚至是組織產(chǎn)生 的理由?!?奧
22、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古典經(jīng)濟學理論 多元主義集團理論 自利動機驅使具有共同利益訴求的人們 形成集團,以維護自己的利益,或救濟可能 和已經(jīng)遭受損失的利益。 基本前提:共同利益 基本動力:自利和互助需要 直接原因:分工和專業(yè)化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二)奧爾森利益集團發(fā)生的“副產(chǎn)品”理論 奧爾森同傳統(tǒng)的集團理論家一樣承認人的自我利益維護在 集團產(chǎn)生中的初始意義,也看到共同利益作為利益集團產(chǎn)生的 必要條件,但他指出自利、互助、分工、共同利益等因素并不 是集團形成的充要條件。 游說疏通活動:集團成員組織起來,為增加集團利益而向 政府部門或政黨施加壓力的一種活動。 奧爾森:由于成功的集體行動所帶來的收
23、益具有公共產(chǎn)品 性質,因此只要大集團是由理性的個人組成,個人就不會 按照集體利益行事。 矛盾:利益集團廣泛存在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Q:如何解釋這一矛盾 ? 利益集團的發(fā)生基礎:游說疏通活動 個人參加游說疏通活動的直接動力:作為私利的選擇性收益 搭便車心理:坐享其成 選擇性激勵:私利誘導,使其不袖手旁觀 額外收益 集團共同利益,具有排他性 直接動力:作為私利的額外收益 結論:游說疏通活動以及利益集團的產(chǎn)生, 是集團中成員追逐選擇性激勵的“副產(chǎn)品” 。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已經(jīng)組織起來的大型利益集團同時是“為了某種別的目的 ”而組織起來的。 集團除去游說疏通利益 之外的特殊利益 那些強大的經(jīng)
24、濟游說活動實際上是使其獲得力量和支持的 組織的副產(chǎn)品,因為它們行使了為集體利益而作游說疏通工作 之外的某些職能。 組織所提供的針對支持游說 活動者的選擇性激勵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l 具有行使強制性措施的權威和能力 以合法/合理的理由采取強制措施發(fā)展成員,如工 會。 l 具有能向潛在集團中的個人提供積極誘導能力源泉 若不能強制,則必須提供非集體性的、選擇性的收 益。 具有“選擇性激勵”的組織: “副產(chǎn)品”理論“特殊利益”理論 大型集團 / 潛在集團小集團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三)應用“副產(chǎn)品”理論解釋美國的利益集團 利益團體適用理論 勞工游說疏通團體 “副產(chǎn)品”理論 腦力職業(yè)者游說疏通團
25、體 農(nóng)場合作社和農(nóng)場游說疏通團體 商界游說疏通團體“特殊利益”理論 “非經(jīng)濟”游說疏通團體社會心理學相關理論 “被遺忘的集團”忍氣吞聲的集團無組織集團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1.腦力職業(yè)者游說疏通團體 律師 普遍存在強制傾向 州立法:開業(yè)律師必須為州律師協(xié)會會員; 州政府:賦予律師協(xié)會管理權力,并授權協(xié)會 懲戒任何不遵守本行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成員。 醫(yī)生 醫(yī)療事故訴訟中的保護性幫助 出版會員需要的醫(yī)學雜志 大會既有政治性又有教育性 大學教授 只有美國大學教授協(xié)會才可以向學術雜志投 稿、出席學術會議; 像美國醫(yī)學會那樣出版大量技術雜志。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2.商界游說疏通團體 -擁有數(shù)量最多游
26、說疏通團體的部門 -不需要選擇性激勵 -組織起來并強化自身的共同利益 商界通常劃分為一系列“產(chǎn)業(yè)”,且這些產(chǎn)業(yè)通常是壟斷的 ; 每一種產(chǎn)業(yè)容納的企業(yè)數(shù)量有限; 規(guī)模剛夠自愿組織一個游說疏通團體。 為什么商業(yè)利益會自發(fā)組織起來 ? 【商業(yè)利益:大單位由小集團組成】 Eg:全美商會,即“一些聯(lián)合會的聯(lián)合會” 成員:地方商會或類似組織 小集團 “特殊利益”理論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3.“非經(jīng)濟”游說疏通團體 經(jīng)濟利益集團工會,腦力職業(yè)者,商界 社會、政治、宗教、慈善非經(jīng)濟利益集團 行為非理性 Eg:志愿者 心理學或社會心理學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4.“被遺忘的集團”忍氣吞聲的集團 特點 沒有游說
27、疏通團體、也不采取任何行動的無組織集團; 全國最大的集團之一,具有某些最重要的共同利益。 示例 農(nóng)場季節(jié)工 申訴要求 消費者 VS 有組織的壟斷生產(chǎn)者 和平 VS 有時可以從戰(zhàn)爭中獲得利益的集團 原因 僅憑自己的努力是無法改變現(xiàn)狀的; 個人能在任何情況下從別人爭取到的利益中獲益。 只有當集團很小或他們受到了選擇性激勵時, 他們才會組織起來或采取行動來實現(xiàn)其目標。 奧爾森的利益集團理論 總結利益集團的發(fā)生是理性個體追求私利的副產(chǎn) 品。 動力機制 原動力:組織為積極分子所提供的額外收益,而非集團公共利益 ; 游說疏通活動的終極目的:獲得本集團特殊利益。 集團 國家 VS 個人 集團 作為理性人,利
28、益集團尋求針對本集團的特別稅率、準入保護、 特殊機會等。 l 肯定和贊譽 l 不足與批判 1.對所用的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 2.沒有回答組織實施選擇性激勵的資源從何而來; 3.沒有分析集體物品的非競爭性對集體行動的影響; 4.沒有動態(tài)地考察時間序列對集體行動的影響。 其他學者眼中的奧爾森理論 54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利益集團研究的多學科視野 一、利益集團的政治學研究 二、利益集團經(jīng)濟學研究 三、對利益集團的概括總結 55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一、利益集團的政治學研究 政治學者一般從相對狹窄的含義上使用利益集團概念。 1、如阿爾蒙德等使用它來指“因興趣和利益而聯(lián)系在一起,并意 識到這些共同利益的人的組
29、合”。 2、羅伯特達爾(1981)認為:“任何一群為了爭取或維護某種 共同的利益或目標而一起行動的人,就是一個利益集團”。 3、美國政治學家 David B. Truman(1951)的看法,“利益集團 ”就是“有著共同態(tài)度的團體,對社會上其他團體提出一定的要求 如果通過政府或者向政府機構提出要求,它就成為政治性的利 益集團”; 56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一、利益集團的政治學研究 4、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則這樣來定義利益集團:“利 益集團是致力于影響國家政策方向的組織,它們自身并不圖謀組織 政府。” 5、麥迪遜認為,如果說存在一個所謂社會的公共利益,那么,利 益集團作為局部利益是與公共利益相悖
30、的,因而,利益集團的存在 對于社會公共利益、對于社會中其他人的權利都是有害的。 因為利益集團的出現(xiàn)來自于經(jīng)濟人的本性,來自于部分人對共同利 益的維護,所以,利益集團不可能自動消失,也不應該使用強制的 方法加以消除。麥迪遜提出了利益集團之間“遏制與平衡”的概 念。 57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一、利益集團的政治學研究 麥迪遜認為,必須依靠一個利益集團的“野心”與另一些利 益集團的“自私傾向”相互對立的辦法來使“利益集團的禍 害”受到遏制。為此,提出了 3 個主張: 一是代議制民主。代議制下的代表,可以用其開明觀點和高 尚情操克服其地區(qū)性偏見和不公正的圖謀; 二是增加派別即利益集團的數(shù)量。這樣可以制衡并
31、稀釋強勢 派別的力量; 三是聯(lián)邦制。因為聯(lián)邦制可以容納更多的公民和疆域,導致 強勢黨派聯(lián)合的難度加大。 58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一、利益集團的政治學研究 6、在麥迪遜提出利益集團之間遏制與平衡概念的基礎上,另一些政治 學家認為,多元的利益集團存在本身就是民主的一種形式,是美國民主 的一種固有的特征,所以并不是什么壞事。在所舉出的理由中有這樣關 鍵性的兩條: 第一,美國社會中絕大多數(shù)人口都參加到了有組織的集團中去了。一份 研究表明:大約有 2/3 的美國人至少屬于一個集團。雖然個人并不直接 參與決策,但他們可以參加到有組織的集團中去,并通過集團參與決策 而顯示出他們的影響。 第二,公共決策也可能不
32、代表多數(shù)人的意愿,但它是各集團影響大體均 衡的表現(xiàn),因而會相當近似于整個社會的意愿。這一思想突出地表現(xiàn)在 亞瑟本特利關于集團政治理論之中。亞瑟本特利是 20 世紀美國提出集 團政治理論的第一人,也是較系統(tǒng)地用集團概念解釋美國政治的重要學 者。 59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一、利益集團的政治學研究 7、美國在 20 世紀 50 年代產(chǎn)生了多元主義集團政治理論。該理論認為 ,多元社會源于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社會的分工導致了新的區(qū)別于以往以 家庭為核心的社會組織的出現(xiàn),新的社會關系得以發(fā)展,從而使新的以 共同利益為核心的集團應運而生。在復雜的多元主義社會中,大量社會 組織如種族集團、工會組織和教會組織等等以共
33、同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認 同為中介而形成。在現(xiàn)代社會中,集團具有重要作用。集團是個人和大 范圍的國家政體之間的中介,是領袖和公民之間聯(lián)系的媒介。在多元主 義社會中,領袖需要依賴人們的廣泛支持,這種支持通過選舉和集團參 與來體現(xiàn)。當集團較為強大,能夠使個人不受煽動蠱惑時,社會就能保 持穩(wěn)定。多元主義的理論家們更多地從積極的方面看待集團,認為集團 的存在有利于政治制度,因為它能夠在政府面前反映選民的意愿,使社 會的許多利益能夠通過組織的游說,通過集團和政府間的討價還價,達 成妥協(xié)和一致,最終使決策能夠反映公眾的利益。 60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二、利益集團的經(jīng)濟學研究 與經(jīng)濟學將每個人視為理性經(jīng)濟人的原子
34、式分析相對應,經(jīng) 濟學家往往把利益集團看成是“一個由擁有某些共同目標并 試圖影響公共政策的個體構成的組織實體”。 1、古典經(jīng)濟學關于利益集團理論不過是市場理論的副產(chǎn)品 而已。早在 200 多年前,亞當斯密就曾指出:“擴張市場, 縮小競爭,無疑是一般商人的利益因此,這一階級所建 議的任何新商業(yè)法規(guī),都應當十分小心地加以考察,決不應 隨便采用。因為他們這幫人的利益,從來不是和公眾利益完 全一致的。事實上,公眾也常為他們所欺騙所壓迫”。這表 明亞當斯密已經(jīng)意識到,市場可能會因商人作為一個階級 或集體追求本集團的利益而失靈。 61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二、利益集團的經(jīng)濟學研究 2、1960 年代,公共選擇
35、理論興起。其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著名 經(jīng)濟學家奧爾森。之后,對利益集團的經(jīng)濟學研究首推芝加哥學派相關觀點。 其理論代表人物包括施蒂格勒、配茲曼、貝克爾、波斯納等。其中,斯蒂格勒 于 1971 年在其發(fā)表的“經(jīng)濟管制論”中首次運用經(jīng)濟學理論分析利益集團對政府 政策影響,并開創(chuàng)性提出了國家俘獲(StateCapture)理論。所謂國家俘獲,是指 立法者和管制機構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而某些特殊利益集團能夠通過“ 俘獲”立法者和管制者而使政府提供有利于他們的管制。配茲曼對施蒂格勒的觀 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將其理論進一步模型化。認為管制政策的決策者將在 競爭的利益集團中進行協(xié)調,而
36、不總是取悅于某些產(chǎn)業(yè)集團。貝克爾則分析了 在政治過程中的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認為利益集團的競爭有利于糾正市場失敗 和降低社會福利損失。波斯納則進一步討論了管制機制在政府重新配置資源的 角色。認為交叉價格補貼本質上就是將財富從一個消費者集團向另一個消費者 集團轉移的重新配置的工具。在貝克爾模型基礎上,波斯納認為交叉補助實質 上是揭示了一些消費者比其他消費者對政治過程更有影響力,它解釋了在利益 集團之間的競爭對于提高社會福利的優(yōu)勢。 62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二、利益集團的經(jīng)濟學研究 3、20 世紀 70 年代以后,在傳統(tǒng)芝加哥學派的模型基礎上,經(jīng)濟學關于利益集 團管制理論發(fā)展得更快更遠。通過修改“政
37、治家是處于競爭性私人尋租者(利益 集團)之間的被動局中人”的假定,麥克切斯尼構建了創(chuàng)租模型。進而,在西方 國家大規(guī)模放松管制運動的背景下,通過引入時間因子和對未來成本收益現(xiàn) 值的理性預期,埃利格(Ellig,1991)將貝克爾模型由靜態(tài)轉變成動態(tài)。目前 ,利益集團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論可謂利益集團管制理論中最前沿的發(fā)展方向 ,它在信息不對稱的框架下,通過將管制供給方剖析為管制機構和國會兩部分 ,構建起一個包括企業(yè)等利益集團、管制機構和國會在內(nèi)的三層機構的激勵模 型。 4、20 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新制度學派在西方經(jīng)濟學界崛起,進一步將利益集 團作為制度演進過程中研究的一個基本單元。其中,諾斯、
38、托馬斯以及諾斯等人 在經(jīng)濟史研究中專門研究了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對經(jīng)濟制度變遷的影響過程。 他們認為,制度演進的方向與一個社會中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過程和結果相 關。更具體地,新制度學派還研究認為,從靜態(tài)上看,制度演進的方向是由社 會中處于強勢地位的利益集團決定的。而強勢集團之所以能夠決定制度演進的 方向,又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方式獲取國家政權的支持:或者通過贖買,或者通 過強制。 63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三、對利益集團的概括總結 1、利益集團的含義: 基于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團體,它們一般有共同的態(tài)度,并采取行動影響政府的 決策。 2、利益集團的特點: A.數(shù)量上:數(shù)量極多,目標較為單一。 B.成員上:較
39、具同質性。 C.性質上:非公共組織,不對公眾負責。 D.目標上:積極影響政府以促進自己的利益。 利益集團的出現(xiàn)以政府的存在為前提,因為政府的政策與部分人的利益密切相 關,人們?yōu)榱擞握f政府通過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便建立起專門游說政府的組 織。國家項目成為利益集團產(chǎn)生的源頭。但是,利益集團承認政府,并通過和 平和可接受的方式影響政府決策。 64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三、對利益集團的概括總結 3、利益集團與政黨的區(qū)別 A、數(shù)量上:政黨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而利益集團的數(shù)量則可以是無限 的。 B、成員上:政黨會把盡可能多的人納入自己的組織,而利益集團的成 員則相對單純。 C、目標上:政黨的目標在于通過選舉來獲得權
40、力,而利益集團則在于 影響政府決策。 D、性質上:政黨是公共組織,必須對公眾負責;而利益集團則無需公 眾負責。 E、在選舉過程中,政黨提出自己的候選人,而利益集團則主要為政黨 候選人提供或撤銷支持。 4、影響利益集團活動效果的因素 A、利益集團的經(jīng)濟基礎成為決定其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B、恰當?shù)年P注問題:恰當?shù)年P注問題,可以使利益集團動員眾多的民 眾支持,使利益集團承擔更具責任感和凝聚力。 65 單擊此處添加標題三、對利益集團的概括總結 C、組織的規(guī)模和成員和數(shù)量:組織的規(guī)模和成員支持的程 度,可以給利益集團帶來政治影響力。一般來說,如果利益 集團中具有專業(yè)領域內(nèi)和社區(qū)群體內(nèi)有影響的人物時,利益 集團的影響力會更大。 D、利益集團接近議會或政府的途徑也成為決定其影響力的 重要因素。也正因為如此,利益集團通常精心培育與議員或 政府高級官員之間的私人關系,使其成為本集團利益的代言 人。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