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意外應急處理預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針灸意外應急處理預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針灸意外情況應急處理預案針灸意外一旦發(fā)生,立即進行處置,其要點如下:一、診斷應迅速準確:針灸意外發(fā)生之后,立即拔出全部針灸針并迅速地作出準確判斷,包括屬于哪一類損傷,損傷的部位以及程度,以便進一步救治。二、積極采取各項措施:一種是在施治過程中或治療后即刻出現(xiàn),一種則于針灸后數(shù)小時至一、二日甚至更多時間不等。對于前者,顯然需要立即處理。后者則應見微知著,或留院觀察,或囑家人隨時注意變化,以免貽誤救治時機。三、針灸意外的處理,輕度氣胸、局部血腫、暈針等,診室內(nèi)即可處理。中、重度氣胸,深部位的折針,重要內(nèi)臟的損傷等,需請外科會診處理,做好轉(zhuǎn)科前的初步治療。四、配備部分救治藥品和器械,如腎上腺素、強心
2、劑、消炎軟膏以及龍膽紫藥水等。針灸針灸意外預防一、加強責任心,提高醫(yī)德修養(yǎng),時刻保持冷靜頭腦,謹慎處理每一病人。針刺時應“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素問針解)。二、提高業(yè)務水平,針灸醫(yī)師必須掌握解剖學,熟悉全身解剖情況,掌握哪些穴位易出問題,哪些穴位比較安全。選擇恰當?shù)尼槾躺疃群头较?。掌握病理學,了解在病變時臟器解剖的位置和特點。三、注意嚴格消毒:針刺消毒,應包括術者的雙手,針具及患者的穴區(qū)。四、遵循操作常規(guī):針前仔細檢查針具是否有銹蝕和帶鉤。針刺時,精心體會手感,動作輕柔。有重要臟器部位,更宜謹慎。隨時觀察患者的神態(tài)表情。如有暈針史者,盡可能令其臥位針灸。讓患者在針前盡量取舒適的
3、體位,并囑患者在針灸過程中不得隨意變動體位。針灸意外具體處理措施一、暈針(一)、輕度暈針,表現(xiàn)為精神疲倦,頭暈目眩,惡心欲吐;重度暈針、表現(xiàn)為心慌氣短,面色蒼 白,出冷汗,脈象細弱,甚則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壓下降,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等癥狀。(二)、原因:多見于初次接受針刺治療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緊張、體質(zhì)虛弱、勞累過度、饑餓空腹、大汗后、大瀉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體位不當,施術者手法過重以及治療室內(nèi)空氣悶熱或寒冷等。(三)、處理:立即停止針刺,起出全部留針,扶持患者平臥;頭部放低,松解衣帶,注意保暖。輕者靜臥片刻,給飲溫茶,即可恢復。如未能緩解者,用指掐或針刺急救穴,如人中、素、合谷、內(nèi)
4、關、足三里、涌泉、中沖等,也可灸百會、氣海、關元、神闕等,必要時給予吸氧等急救措施。暈針緩解后,需適當休息。(四)、預防:對暈針要重視預防,如初次接受針治者,要做好解釋工作,解除恐懼心理。正確選取舒適持久的體位,盡量采用臥位。選穴宜少,手法要輕。對勞累、饑餓、大渴時,應囑其休息,進 食、飲水后,再予針治。針刺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神態(tài),詢問針后情況,一有不適等暈針先兆,需及早采取處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內(nèi)空氣流通,消除過熱過冷因素。二、滯針(一)、針在穴位內(nèi),運針時捻轉(zhuǎn)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若勉強捻轉(zhuǎn)、提插時,則患者感到疼痛。(二)、原因 患者精神緊張,針刺入后局部肌肉強烈攣縮;或因行
5、針時捻轉(zhuǎn)角度過大過快和持續(xù)單向捻轉(zhuǎn)等,而致肌纖維纏繞針身所致。(三)、處理 囑患者消除緊張,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長留針時間,用循、攝、按、彈等手法,或在滯針附近加刺一針,以緩解局部肌肉緊張。如因單向捻針而致者,需反向?qū)⑨樐砘?。(四)、預防 對精神緊張者,應先作好解釋,消除顧慮。并注意行針手法,避免連續(xù)單向捻針。三、彎針(一)、針柄改變了進針時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轉(zhuǎn)和出針均感困難,患者感到針處疼痛。(二)、原因:術者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以致針尖碰到堅硬組織;或因患者在針刺過程中變動了體位,或針柄受到某種外力碰壓等。(三)、處理:出現(xiàn)彎針后,不能再行手法。如針身輕度彎曲,可慢慢將針退
6、出;若彎曲角度過大,應順著彎曲方向?qū)⑨樛顺?。因患者體位改變所致者,應囑患者慢慢恢復原來體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針。切忌強拔針、猛退針。(四)、預防:醫(yī)者進針手法要熟練,指力要輕巧?;颊叩捏w位要選擇恰當,并囑其不要隨意變動。注意針刺部位和針柄不能受外力碰壓。四、斷針(一)、針身折斷,殘端留于患者腧穴內(nèi)。(二)、原因:針具質(zhì)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針刺時針身全部刺入腧穴內(nèi),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zhuǎn),局部肌肉猛烈攣縮?;颊唧w位改變,或彎針、滯針未及時正確處理等所致。(三)、處理:囑患者不要緊張、亂動,以防斷針陷入深層。如殘端顯露,可用手指或鑷子取出。若斷端與皮膚相平;可用手指擠壓針孔兩旁,
7、使斷針暴露體外、用鑷子取出。如斷針完全沒入皮內(nèi)、肌肉內(nèi),請外科會診在x線下定位,用手術取出。(四)、預防:應仔細檢查針具質(zhì)量,不合要求者應剔除不用。進針、行針時,動作宜輕巧,不可強力猛刺。針刺入穴位后,囑患者不要任意變動體位。針刺時針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滯針、彎針現(xiàn)象時,應及時正確處理。五、氣胸(一)、輕度氣胸:患者無明顯的氣急、發(fā)紺,針刺后只有傷側(cè)輕度胸部不適,活動后氣短,應即令病人臥床休息,保持安靜。給予持續(xù)低低流量吸氧或面罩高濃度吸氧。注意觀察,以防癥狀突然加重。一般臥床休息57天。根據(jù)病情給鎮(zhèn)咳、止痛劑及防感染藥物治療。(二)、中重癥氣胸;患者有明顯的氣急、發(fā)紺、胸痛都,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時,請呼吸科或胸外科會診,行排氣減壓或手術治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