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第2章 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 二、簡答題試述低容量性低鈉血癥對機體的影響及其機制。
答:①?失鈉>失水,細胞外液減少并處于低滲狀態(tài),水分從細胞外液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致使細胞外液量進一步減少,易發(fā)生低容量性休克。
② ?血漿滲透壓降低,無口渴感,早期ADH分泌減少,形成多尿和低比重尿,晚期血容量顯著降低時,ADH釋放增多,出現(xiàn)少尿和尿比重升高。
③ ?細胞外液低滲,水分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血漿滲透壓升高,組織間隙移入血管內(nèi),產(chǎn)生明顯的失水體征。
④ ?經(jīng)腎失鈉過多的患者,尿鈉含量增加(>20mmol/L),腎外原因所致者,因低血容量致腎血流量減少而激活RAAs,尿鈉含量減少(V10mmol/L)。
2. 試述高容量性低
2、鈉血癥對機體的影響及其機制。
答:①?水潴留使細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釋。
② .細胞外液低滲,水分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引起細胞內(nèi)水腫
③ .細胞內(nèi)外液容量增大,易致顱內(nèi)壓升高,嚴重時引起腦疝。
④ ?細胞外液低滲,ADH釋放減少,尿量增加(腎功能障礙者例外),尿比重降低。
3. 試述低容量性高鈉血癥對機體的影響及其機制。
答:①?失水>失鈉,細胞外液咼滲,通過滲透壓感受器刺激中樞,引起口渴。
② ?細胞外液容量減少,滲透壓升高,ADH分泌增加,因而尿量減少,尿比重增高。
③ ?細胞外液高滲,致使細胞內(nèi)液向細胞外轉(zhuǎn)移,使細胞脫水、皺縮,嚴重患者因顱骨與腦皮質(zhì)間的血管張力加大,可導(dǎo)致靜脈
3、破裂而出現(xiàn)局部腦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④ .由于細胞內(nèi)液向細胞外液轉(zhuǎn)移以及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助于血容量恢復(fù),故血液濃縮及外周循環(huán)衰竭遠比低容量性低鈉血癥為輕。
4. 為什么等容量性低鈉血癥患者仍有尿鈉排出增加?
答:①?等容量性低鈉血癥雖名為等容,實際上其體液容量可以擴張。容量的擴張引起ANP釋放,后者使GFR升高,并抑制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
② ?容量的擴張可減少近曲小管對Na+的重吸收。
③ ?細胞外液容量的擴張使醛固酮分泌減少,故遠曲小管對Na+的重吸收減少。
5. 長期使用B受體阻滯劑的患者,為什么易發(fā)生高鉀血癥?
答:B受體阻滯劑通過抑制Na+-K+-ATP酶活性
4、,使細胞攝鉀減少。
6. 長期使用利尿劑(除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外)的病人,為什么易發(fā)生低鉀血癥?
答:①?利尿劑引起遠端流速增加。
② ?利尿后血容量減少引起的繼發(fā)性醛固酮分泌增多。
③ ?利尿引起的氯缺失,后者使遠端腎單位的鉀分泌持續(xù)增多。
試述低鉀血癥的心電圖特征性改變及其機制.答:①.T波低平:T波反映心室肌的3相復(fù)極化,低K+血癥時膜對K+的通透性降低,使3期復(fù)極化過程延緩,故T波低平。
② .出現(xiàn)u波:低鉀血癥時對Purkinje纖維的影響大于對心室肌的影響,使Purkinje纖維的復(fù)極化過程延長大于心室肌的復(fù)極化過程,故出現(xiàn)u波。
③ .ST段下移:低鉀血癥使膜對K+
5、的通透性降低,平臺期出現(xiàn)Ca2+內(nèi)向電流的相對增大
ST段不能回到基線而呈下移斜線狀。
④ .QRS波增寬:低鉀血癥時,傳導(dǎo)性降低使心室肌去極化過程減慢,故QRS波增寬。
7. 低鉀血癥和嚴重高鉀血癥均可導(dǎo)致骨骼肌弛緩性麻痹,其機制有何異同?答:①.同——均使骨骼肌興奮性降低。
② .異——低鉀血癥為超極化阻滯;嚴重高鉀血癥為去極化阻滯。
8. 低鉀血癥和輕度高鉀血癥均可導(dǎo)致心肌興奮性升高的機制是什么?答:低鉀血癥時,心肌細胞膜對鉀通透性降低,使膜電位負值減小,膜電位與閾電位距離減
小,心肌興奮性升高。輕度高鉀血癥時,膜內(nèi)外鉀濃度差減小,靜息時鉀外流減少,膜電位負值變小,膜處于部分
6、去極化狀態(tài),故心肌興奮性升高。
9. 在緊急處理高鉀血癥時,為什么常靜注鈣制劑和高張堿性含鈉溶液(如5%NaHC03)?答:其目的是為了對抗高K+的心肌毒性作用。
① ?鈣制劑:細胞外Ca2+濃度升高,使心肌細胞閾電位上移,有利于恢復(fù)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增加細胞膜內(nèi)外Ca2+濃度差,進入細胞內(nèi)Ca2+量增多,增強心肌收縮性。
② ?高張堿性含鈉溶液:增加細胞膜內(nèi)外Na+濃度差,0期除極速度和幅度增加,有利于改善心肌傳導(dǎo)性;堿性溶液注入后,促進K+轉(zhuǎn)移入細胞內(nèi);此外高張溶液可起到暫時稀釋作用。
10. 充血性心衰病人,為什么易產(chǎn)生低鎂血癥?答:①?攝入不足。
② .腸粘膜淤血水腫致鎂吸收
7、不良。
③ 利尿劑的使用,腎排鎂增加。
④ 繼發(fā)性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腸道吸收鎂減少,也使遠曲小管及髓袢重吸收鎂減少。
12.低鉀血癥、高鎂血癥和高鈣血癥都有骨骼肌興奮性降低,其電生理機制有何不同?
答:①.低鉀血癥時,骨骼肌細胞膜電位負值增大,Em—Et距離增大,處于超極化狀態(tài),使骨骼肌興奮性降低。
② 高鎂血癥時,Mg2+競爭性抑制Ca2+進入神經(jīng)軸突,使Ach釋放減少,Mg2+抑制終板膜上Ach受體敏感性的作用增強,抑制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性傳遞。
③ 高鈣血癥時,Ca2+阻滯Na+內(nèi)流,使閾電位上移,加大了Em與Et的距離,使骨骼肌興奮性降低。
13.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什么易發(fā)
8、生低鈣血癥?但臨床上此類患者的低鈣血癥的癥狀又明顯,為什么?
答:①?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產(chǎn)生低鈣血癥機制:血磷升高,妨礙腸鈣吸收,VitD羥化障礙;骨抗PTH;腸鈣吸收減少。
②.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代謝性酸中毒,酸性環(huán)境結(jié)合鈣的解離度高,血中游離鈣無明顯降低,故低鈣血癥的癥狀不明顯。
三、討論題1.試述低鎂血癥引起神經(jīng)-肌肉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應(yīng)激性增高的機制。
答:①Mg2+競爭性抑制Ca2+進入軸突的作用減弱,Ach釋放增多。
② Mg2+抑制終板膜上Ach受體敏感性的作用減弱。
③ 減弱了Mg2+對神經(jīng)-肌肉應(yīng)激性的抑制作用。
④ 能量代謝障礙。
⑤ Mg2+阻滯中樞興奮
9、性N-甲基-D天冬氨酸的作用減弱。2.試述低鎂血癥引起血壓升高的機制。
答:①低鎂血癥時,離子泵失活,細胞內(nèi)Na+和Ca2+升高,K+降低。
② 內(nèi)皮細胞通透性升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和重構(gòu),血管中層增厚、僵硬。
③ 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yīng)激增強。
④ 增加血管活性的內(nèi)皮素、兒茶酚胺生成增加,擴血管的PGI2產(chǎn)生減少。3.試述血清鎂水平降低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機制。
答:①低鎂血癥可導(dǎo)致內(nèi)皮功能紊亂,使NF-kB、黏附分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血管活性介質(zhì)、凝集蛋白的產(chǎn)生增加。
② 內(nèi)皮氧化電位增大,LDL氧化(OX-LDL)修篩增強。
③ 單核細胞趨化、遷移至動脈壁,攝取OX-LDL,并釋放PDGF和IL-1等促進炎癥,導(dǎo)
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