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 污水和污水處理教案 教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科學 污水和污水處理教案 教科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六年級科學 污水和污水處理教案 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
2、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過程與方法
做污水凈化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充分認識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增加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做污水凈化實驗,理解污水凈化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水污染的圖片和資料。
學生準備簡易的過濾裝置(可樂瓶和細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讓孩子們選擇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滌劑的)、自來水一杯。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2、
1.出示“水污染”組圖,提問:看到這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或問題?
學生匯報(老師可在黑板上隨匯報板書關鍵詞,使后面的學習更有的放矢。)
2.小結: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污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水污染的有關問題。
二、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
1.談話:課前老師讓各組同學準備生活污水和自來水各一杯。下面,我們就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并把你們的發(fā)現記錄下來。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2.示圖介紹“沉淀”、“過濾”的方法,開展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用自己課前制作的簡易過濾裝置做凈化污水的實驗。
3.提問:
3、比較凈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區(qū)別?經過沉淀和過濾,原來的污水達到自來水的潔凈程度了嗎?
學生匯報
4.講述: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淀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藥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
三、污染源的討論
1.提問: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哪兒?
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最后全班匯報,一起完成教材82頁的網狀圖。
學生匯報,完成網狀圖。
2.小結:
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yè)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yè)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尸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水最終會流向河流、湖泊,我們的日常生
4、活污水,最終會影響整個水環(huán)境。
那么,如何讓我們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臟水不給水體“添麻煩”呢?建造污水處理廠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處理
1.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的污水處理圖。
2.提問:污水處理一般要經過哪幾道程序?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污水得到了怎樣的處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學生思考、匯報
3.歸納,小結: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種叫“格柵”的裝置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處理的核心。化學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
5、學藥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經過處理,一般可以無害地回歸環(huán)境,還有一些污水經過處理后,還是不能作為飲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們要特別加強對飲用水源的保護,飲用水是否潔凈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注:如果有條件,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污水處理廠,由技術人員為學生介紹污水的處理過程,是最理想的。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 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案 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6、
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有沒有變化
【教學難點】:對實驗過程的細心觀察和概括
【教學準備】:每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組合,銹鋼湯匙、蠟燭、火柴、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課堂內容和要求導入:
今天我們的課堂將以實驗為主,但需要你細心的觀察作為我們這節(jié)實驗課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實驗:
1.實驗前的觀察:用豆子和沙子來做混合實驗就要知道它們的本來面
7、目,它們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根據觀察回答,師簡要板書。盡可能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描繪它們的特性。
3.引導推測:如果我們將豆子和沙子進行混合,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依據是什么?怎么做來證實?建議:留取對比樣本。
4.混合實驗。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發(fā)生變化會和它們的攪拌程度有關么?
5.混合實驗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變化。怎樣觀察的更清晰?
6.分離實驗:引導思考,用什么方法分離?怎樣分離,根據所想方法選擇實驗品實驗。
7.觀察比較:分離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們預存的實驗前的樣本進行比較,觀察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外部形態(tài)上出現的細微變化,教師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導本質上的變化比較)
8.小結
8、:類似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后沒有變化,沒有變?yōu)榛虍a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如同上節(jié)課我們的易拉罐和水結冰等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及其特點
二、糖的加熱實驗
1.相對于物理變化的是化學變化。觀察白糖特點,記錄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填在表格中。
3.實驗: a說明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
b從實驗盒取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c教師在巡視中指導觀察和記錄以及安全事項。
4.交流:你們都看到和記錄哪些現象?引導明了:白糖在加熱以后得到的物質還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結并引申: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yōu)楹谏奶恳粯赢a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及其特點 就我們觀察到的現象來看,是不是從加熱那刻開始就是產生黑炭的化學變化的過程呢?(引導比較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呢?
6、拓延:我們在對糖加熱的過程還是蠟燭燃燒的過程,蠟燭的燃燒是怎樣的變化呢?
三、總結:
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不單純屬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有時像糖加熱和蠟燭燃燒一樣同時出現。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究竟屬于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