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6課《給我一點水》教案 長春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6課《給我一點水》教案 長春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6課《給我一點水》教案 長春版
1.導語:水,是我們生命的起源.人類和水,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淵源,這種淵源可以在文學作品中找到左證,無論追溯美國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還是中國的古典文學,都可以隨手拈來.那么今天,讓我們帶著對水的這一份熱愛來學習張曉風的一篇散文“給我一點水”.把書打開,翻到14頁.
2.作者介紹:我們先來介紹這篇散文的作者.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于浙江金華.8歲后赴臺,1958年考入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處女作“地毯的那一端”1967年獲中山文藝獎散文獎.張曉風勤于筆耕,創(chuàng)作豐富,尤以散文飲譽海內(nèi)外,揭開了臺灣當代女
2、性散文新的一頁.張曉風的散文語言精美雅致,同時又很有力度,剛健中不失柔美,豪氣中猶存稚韻,顯示出特有的情調(diào)和色彩.并且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著名臺灣詩人余光中稱贊她是“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張曉風不僅是臺灣散文大家,又是身體力行投身環(huán)保運動的第一代臺灣作家。下筆不能忘情于古典,卻又總能縱身于現(xiàn)代,直逼現(xiàn)實的核心。我們要學的這篇散文呢,揭示了水資源遭受污染的現(xiàn)實,疾呼保護水資源的意義,但是她拋開了生態(tài)價值上的探尋,而是文學地詩化地來談水的意義,所以作者關注的實際上既是自然生態(tài)又是人文生態(tài)。
3.課文朗讀:那么接下來,老師來讀這篇課文,在我讀的過程當中同學們把不懂的生字,標上拼音
朗讀(8分)
3、4.生字,生詞
恰然
皮囊
箋頃
淙晤
寮惻
先看看生字,這個字怎么讀呢?
這些生詞同學們回家后查字典弄清,這是作業(yè).
5.分析課文: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分析課文.
(1)同學們看一下第一小節(jié),這段話是引用了誰的話?明確:是麥爾維爾的話.
第二節(jié)已經(jīng)講出了,那么作者為什么這樣開篇呢?明確:這樣開篇就已經(jīng)向我們表明了這篇文章是關于水的,作者以文學的方式闡釋了人類和水的關系,水-具有一種魔力引導著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前行.
同學們接著往下看,課文寫到“算時間是百把年前了.”那在百年之后,這樣的水是否還在?是否還可以找尋到“凡人的夢境”呢?于是文章從百年前麥爾維爾的話一下子跨越到現(xiàn)實,
4、百年前這水還是凡人擁有的一個夢境,而百年后則要求“好心的神仙”“發(fā)還給我”.這里可以看到什么呢?明確:那就是我們現(xiàn)在失去了我們干凈的水,失去了屬于凡人的夢境.
(2)文中無閑筆,作者所寫的每句話都蘊涵著深刻意思,那么作者為什么要用麥爾維爾的話和“詩經(jīng)”等文學作品中的語句呢?明確:從文學作品中,描述原來水的樣子,希望給人們以震撼,讓人深省.
(3)我們繼續(xù)看文章,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文回憶了成長中作者和水的接觸,和水的故事,為什么要寫這些往事?明確:目的是表達自己與水不解的情緣,深摯的真情.使下文表達寫作目的水到渠成.
(4)現(xiàn)在同學們接著往下看文章,一邊想一想,接下來的部分,作者對水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明確:作者的情感由最初的無比眷戀,喜愛到“不再去旅行”的悲哀,簡直有些目不忍視了.
(5)那么我們現(xiàn)在可以歸納這篇文章主題了,文章整體寫了什么?明確:文章從對水的玄思冥想起筆,回憶了成長中與水的故事,慨嘆如今的水污染嚴重,呼喚人們保護水資源,珍惜環(huán)境.
6.結束語:今天學的這篇散文,同學們學習之后一定收益非淺,感受頗深,張曉風筆下的這篇散文讓我們對待水資源不像以前那樣冷漠了,讓我們更加關切環(huán)保問題,更加懂得珍惜水了,好了,今天的課講到這兒,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