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4課《詩經(jīng)》兩首課時優(yōu)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4課《詩經(jīng)》兩首課時優(yōu)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4課《詩經(jīng)》兩首
[素材思悟]
毅然,在絕望之后
氓,一個對感情不忠貞的人,一個對愛情不專一的人,一個不念往日恩愛、無情無義的人,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始亂終棄的人。
而《衛(wèi)風·氓》中的女子,在粉紅的愛情里癡迷陶醉時,她純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變的黑色深淵后,她怨恨悲痛、傷心絕望;幾番掙扎后,她戰(zhàn)勝自我,勇敢決斷,最終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靈之河的一次勝利的穿越,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折柳送別的傳統(tǒng)
《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一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里面的折柳送別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成為了閱讀古詩的一種必備的常識。這是勞役的作品,可是柳已經(jīng)
2、確確實實跟離別產(chǎn)生了關系,從《詩經(jīng)》的《采薇》以后,據(jù)說折柳送別的習俗是從漢代以后才形成的,漢代的長安東邊就有霸陵灞橋,因為官制的關系,官員們要在各地不斷地遷徙,官職所在做各種調(diào)動,那么調(diào)動就會形成官場上面迎來送往的頻繁習俗。據(jù)說當時贈別中,希望離別的人能夠在異鄉(xiāng)安安穩(wěn)穩(wěn),就用折柳來表達自己的美好意愿。唐代就因為這個習俗產(chǎn)生許多的詩文,“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憶秦娥》李白),李白還有一句反用這個習俗的例子“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因為越是在柳條嫩綠、豐盈的陽春,離別之苦楚也就越深重,所以春風知道人太憂苦了,就不讓柳條變青。這是一種很刻意的反用。這樣的折柳送別直到現(xiàn)代依然存在。
3、民國的李叔同的送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也是這種“折柳送別”的傳統(tǒng)延續(xù)。
國與家
誦讀著《采薇》,忽然想起《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xiāng),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睉?zhàn)士思鄉(xiāng),是亙古的詩材;戰(zhàn)士保國,是永恒的主題。思鄉(xiāng)與報國,在戰(zhàn)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因為愛鄉(xiāng),方能思鄉(xiāng);因為愛鄉(xiāng),方能報國?!氨:推?,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犧牲我一個,幸福十億人”,是當今戰(zhàn)士的心聲。他們?yōu)榱舜蠹?,舍去小家;他們?yōu)榱藝?,不顧自家。國家有急,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民遇險,他們挺身擋災禍,舍我而有誰,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小試身手]
請以“正視
4、悲劇”為話題,運用本課素材,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答:
答案 悲劇是把美撕碎給人看,魯迅如是說。氓婦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經(jīng)歷把少女時代最美的夢想——愛情無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給世人:鮮嫩的桑葉必然會枯黃飄零,忠厚的丈夫會移情別戀,會變得無情殘暴,昨天還信誓旦旦的承諾明天就會“不思其反”,愛情之美轉眼就會隨風而逝。
我認可這種撕碎、這種展示,就像認可德國每年都在全國展示反映納粹暴行的圖片。敢于正視并反思自己悲劇人生的,一定擁有堅韌強大的心靈;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劇歷史的,一定是個清醒自信的國家。正視悲劇,促人成熟。
1.[高考源點: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氓》中的女
5、子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文本分析。
我的答案:
答案 《氓》中的女子是中國古代勞動婦女的代表。
(1)她純潔天真多情。她入世不深,以致很容易便以心相許了;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怒,秋以為期?!闭嫘膼勖?,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
(2)她勇敢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敢于無良媒而和氓結婚;結婚以后和氓同甘共苦。
(3)她辛勤,家里的勞苦活兒沒有不干的。
(4)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被棄以后,她看清了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堅決地與氓決絕。
2.[高考源點:歸納文章內(nèi)容要點]《采薇》中的士兵對戍守邊防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哪些詩句可
6、以看得出來?
我的答案:
答案 《采薇》的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強烈地思念著家鄉(xiāng),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能盡快回家,內(nèi)心充滿憂傷。前三章的許多詩句都表現(xiàn)了這種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識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啟居”,因此,他對狁滿懷怨恨,在對狁的戰(zhàn)斗中充滿了憤怒之情,對自己的陣營則懷有一種自豪感。這種感情在第四、五章里都有所表現(xiàn)。
3.[辯論題目]《氓》中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在于氓,還是女子本人?
甲方觀點: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在于氓。
甲方辯詞:
乙方觀點: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在于女子本人。
乙方辯詞:
答案 (甲方)主要責任在于
7、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說明女子并沒有什么錯,而氓的行為卻前后不一了,這說明主要責任在于氓的變心。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jīng)濟、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都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乙方)責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對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與他成婚。婚后的她每天都在操勞家務,忙于勞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變成了一個只會操持家務的機器人。一個單調(diào)乏味、沒有個性、沒有情趣的木頭人又怎么能讓人繼續(xù)喜歡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橫穿《詩經(jīng)》的河流
洪燭
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毕崎_《詩經(jīng)》的
8、第一頁,總是那條河流阻擋住我的去路,所以我無法真正進入文字背后的生活。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記載了古老的愛情與農(nóng)事,兩千多年前的浪花濺濕我蒼苔斑駁的草鞋。誰曾經(jīng)貼著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與君子,艄公與過客,母親與兒女,乃至時光與記憶,隔著同樣一條河遙遙相望,構成周而復始的白晝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單薄的紙張隔斷了祖先的吟唱與后輩的傾聽——這條跟血緣、傳統(tǒng)、漢語有關的河喲。人間的銀河,此岸是高樓廣廈、齒輪與車輛、燈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禮儀,以及以漁獵為生的星羅棋布的部落……
②英國詩人庫柏說:“上帝創(chuàng)造了鄉(xiāng)村,人類創(chuàng)造了城市?!薄对娊?jīng)》在我心目中,尊貴如“東方
9、的《圣經(jīng)》”,記錄著農(nóng)業(yè)文明最古老的光榮。在這部邊緣泛黃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巖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屬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聽著大自然蒼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充滿感恩的心情。村野氣十足的《詩經(jīng)》象征著一個時代,民歌的時代,那也是人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時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課堂里,稚氣未脫的書聲瑯瑯。連文盲都可能成為真誠的歌手——只要他用心靈讀懂造物主手中的無字天書。甚至可以說,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紋而成長的無名詩人,在平凡的勞動、情愛、游獵中獲得的神秘的智慧。和這些詩興大發(fā)的自
10、然之子相比,我們是蒼白的,一生所觸及的僅僅是書本、墻壁、道德以及間接的經(jīng)驗。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上帝的手跡——靈感的花朵,因為貧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讀《詩經(jīng)》,簡直無從想象,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那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斷的對話,從紙上重新浮現(xiàn)——借助音樂與文字的力量。耕種、狩獵、婚嫁、祭祀、園藝、兵役……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留傳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jīng)》總把我?guī)Щ剞r(nóng)歷的年代,我開始低頭尋找一把祖?zhèn)鞯霓r(nóng)具(譬如名稱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雞犬
11、之聲相聞的村莊,模仿祖先刀耕火種。在閱讀中我延續(xù)著古人的生活。
④《詩經(jīng)》會將你領進一個河漢密布的地帶,彌漫的水霧撲面而來。《詩經(jīng)》本身就是一條河流,一條文字之河,在臺燈下讀書,你愿意做一尾潛泳的魚嗎?哦,在《詩經(jīng)》的掌紋里游動,那蒼老的浮云與濤聲,流淌在我們的血管里。
⑤我們的血管,業(yè)已形成那條河的支流。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永遠生活在《詩經(jīng)》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在地圖上無法查證的河。
⑥我們無法回到《詩經(jīng)》的時代,男耕女織的時代,或者說我們無法恢復古人的那份單純與天真。那簡直堪稱人類的童年,所以《詩經(jīng)》里回蕩著銀鈴般燦爛的童音,無法模仿。在充斥著欲望、
12、高音喇叭的現(xiàn)實中,這屬于天籟了。做天籟的聽眾,是幸福的。古人以糾纏的、音樂的旋律結繩記事,那粗糙的雙手搓出來的牧歌,鞭撻著我們世故的靈魂:該往何處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激情?!对娊?jīng)》里的那條河,已經(jīng)流淌兩千多年了,沿岸有數(shù)不清的讀者,飲水思源。這條民間的河流喲。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岸邊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對著我從事永恒的職業(yè)。我只注意到一柄閃亮的斧頭,被舉過頭頂。整部《詩經(jīng)》,都回響著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今天晚上,那柄遠古的斧頭,又在敲擊我麻木的耳膜。這是一種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歲月的河邊堅持……
(有刪改)
1.下
13、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以充滿深情的筆調(diào)抒寫閱讀《詩經(jīng)》的感受,以“《詩經(jīng)》是一條河流”為行文思路,語言凝練而富有詩意,表達了作者對《詩經(jīng)》的崇敬之情,對《詩經(jīng)》中自然質(zhì)樸的生活的神往之情。
B.第①段“總是那條河流阻擋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條河流”指的就是《詩經(jīng)》第一篇《關雎》中寫到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的那條河,這個意象優(yōu)美而開闊,一下子將讀者的思緒和情感牽到了兩千多年前的《詩經(jīng)》時代。
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分別寫到了“高樓廣廈、齒輪與車輛、燈火通明的都市”“鋼筋水泥的城市”“充斥著欲望、高音喇叭的現(xiàn)實”,其用意在于表達作者對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
14、否定和厭惡之情。
D.本文大量使用隱喻,顯示了作者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但也令不少語句表意晦澀,令讀者費解,如“蒼苔斑駁的草鞋”“蒼老的浮云與濤聲”“我們的血管”“一柄閃亮的斧頭”等。
答案 A
解析 B項,關于“那條河流”的說法錯誤,文中的“那條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經(jīng)虛化為一條與“血緣、傳統(tǒng)、漢語有關的河”。C項,作者主要是對比古代與現(xiàn)代,對現(xiàn)代提出不滿,但并沒有“否定和厭惡”現(xiàn)代都市文明。D項,“令不少語句表意晦澀,令讀者費解”的表述不當,“草鞋”“斧頭”等意象并未令語句表意晦澀。
2.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第②段畫線處“靈感的花朵,因為貧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的“
15、貧血”是什么意思?
答:
(2)文末最后一段畫線句“整部《詩經(jīng)》,都回響著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答:
答案 (1)指城市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激情。
(2)此句說明《詩經(jīng)》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民歌之作,自始至終都反映著勞動人民自然、淳樸、真實的生活和情感。
解析 (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聯(lián)系第⑥段“該往何處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激情”可知,“貧血”指的是我們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激情”。(2)作答本題,關鍵是理解“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的意思。閱讀文章,可知“伐木聲”指的是古代勞動人民自然、淳樸、真實的生活和情感。
3.文章開頭和結尾都引用了《詩經(jīng)》中的若干名句,中間多次寫到《詩經(jīng)》和“那條河”,請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答:
答案?、偌群魬獦祟},又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②形散而神聚,使主題得到強化;③增加詩味,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為讀者提供了想象空間。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及賞析文章表達技巧的能力。可從引用的作用、結構、主題等方面進行分析。如文中多次提到“那條河”,呼應了文章標題,令文章形散而神聚,使主題得到強化;增加詩味,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為讀者提供了想象空間。
- 6 -